贵州茅台高层近期在公开场合就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释放重要信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11月12日,贵州茅台董事、代总经理王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明确表示,公司以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为主线,系统提升内在价值与市场认同,坚持长期主义,将市值管理的根本落脚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这一表态不仅回应了资本市场对白酒龙头估值管理的关切,也展现了其在行业周期波动中稳预期、强回报的战略定力。
紧随其后,贵州茅台推出一系列实质性举措:发布“每股派23.957元”的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同时宣布拟实施15亿元至30亿元的股份回购计划,并配套出台“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这些动作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股东回报体系,在当前消费板块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无疑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心。数据显示,截至最新交易日,贵州茅台股价报1456.60元,虽微跌0.94%,但成交额仍达40.31亿元,显示出资金对其基本面的高度关注和长期认可。
从更广的政策背景看,贵州茅台的行动并非孤例。近年来,国资委已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推动国企尤其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重视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统一。尽管茅台属于地方国企,但其治理逻辑正与这一趋势趋同——越来越多优质企业意识到,真正的市值管理不是短期维稳股价,而是通过主业聚焦、盈利提升、创新投入和稳定分红,构建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机制。
我认为,贵州茅台此次的表态和动作,恰恰体现了成熟企业对市值管理的正确理解。它没有陷入“为涨而涨”的误区,而是回归本源,强调经营质量才是市值的根基。这一点从其持续加码分红与回购可以看出:真金白银的回馈背后,是充沛的现金流和稳健的财务结构支撑。相比之下,市场上仍有部分公司把市值管理当作公关或资本运作手段,忽视业绩改善,这类做法终将被投资者识破。
更重要的是,茅台在行业调整期选择强化股东回报,具有示范意义。当周期下行时,强者恒强的逻辑往往通过分红能力和资本开支纪律体现出来。茅台此举不仅稳固了核心股东信心,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品牌在资本市场中的“确定性溢价”。
当然,长远来看,任何企业的市值成长都离不开增长故事的延续。我对茅台的期待不仅是守住高端酒的护城河,更希望看到其在产品结构优化、渠道改革和年轻化战略上取得突破。毕竟,今天的高分红可以稳住估值,但未来的高增长才能打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