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交出了一份看似平淡却极具战略深意的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309.04亿元,同比增长6.32%;归母净利润646.26亿元,增长6.25%。表面看增速放缓,但在这份数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家行业龙头正在主动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这不仅是应对周期的策略调整,更是一场关乎未来十年竞争力的战略重构。
稳住基本盘,系列酒主动降速释放长期信号
在白酒行业整体动销下滑、多家企业业绩承压的背景下,茅台能保持正增长已属不易。其核心支撑来自茅台酒基本盘的稳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105.14亿元,同比增长9.28%,占总收入比重近85%。这一数据印证了茅台强大的品牌力和渠道韧性。
而值得注意的是,系列酒收入为178.84亿元,同比有所下滑。但这并非经营不善,而是管理层主动为之的战略调整。通过“一品一策”“一域一策”的精细化管理,优化渠道布局、降低经销商库存压力,旨在构建更具韧性的生态体系。这种“主动降速”,恰恰体现了茅台从追求规模向追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决心。
深化“三个转型”与“三端变革”,构建消费导向新生态
面对消费场景变化,茅台正全面推进“客群转型、场景转型、服务转型”。在渠道端,依托“4+6”体系提升协同效率;在终端,推动从销售点向“销售+服务+体验”一体化升级,计划三年内打造集功能、情绪、社交于一体的超级文化体验馆。
i茅台平台前三季度酒类不含税收入达126.92亿元,虽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仍突破百亿规模,成为直销重要支柱。同时,公司大力发展团购、私域等新兴渠道,逐步实现从“渠道为王”到“消费者为中心”的转变。
人事更迭叠加市值管理,彰显长期主义定力
就在三季报发布前夕,茅台集团迎来重大人事变动:原董事长张德芹卸任,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接棒。这一调整发生在行业深度调整期,或将强化政府对茅台的战略引导作用。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践行股东回报承诺:三年分红率不低于75%、实施60亿元股份回购注销、控股股东增持等举措接连落地。知名投资人段永平、易方达基金也在近期逆势加仓,反映出市场对茅台长期价值的认可。真正的市值管理,不在短期股价波动,而在坚守价值创造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