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2025年三季报发布后,市场对其表现呈现出理性分化。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309.04亿元,同比增长6.32%;归母净利润646.26亿元,同比增长6.25%,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但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为390.64亿元,同比仅增0.56%;净利润192.24亿元,同比增长0.48%,增速明显放缓,反映出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压力已传导至头部企业。
核心产品茅台酒仍是业绩压舱石,前三季度收入达1105.14亿元,同比增长9.28%,终端动销自8月起持续回暖,经销商存销比下降五成,库存处于健康水平,印证其品牌力的韧性。相比之下,系列酒收入为178.84亿元,同比下降7.78%,成为拖累整体增速的主要因素。这一下滑既受中低端酒需求收缩影响,也与公司主动优化渠道策略有关。公告显示,年初至报告期末国内系列酒经销商增加205家,而茅台酒经销商未新增,表明资源正向系列酒倾斜以拓展市场覆盖。
渠道结构方面,直销收入为555.5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约43%,与去年同期持平。“i茅台”平台实现不含税收入126.92亿元,但同比减少16.34%,显示出线上增长动能减弱。与此同时,合同负债达77.49亿元,较二季度末显著上升,说明打款政策执行良好,渠道信心尚未崩塌。
面对行业周期波动,茅台的战略重心已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管理层通过高频市场调研、优化“4+6”渠道体系、推进“三个转型”和“三端变革”,强化消费者拉动模式。文化体验馆建设、分品分区域精细化运营等举措,意在构建更具韧性的生态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承诺三年分红率不低于75%,并实施60亿元股份回购注销,叠加集团大股东增持动作,彰显对长期价值的信心。知名投资人段永平、易方达张坤等均在近期加仓,认为当前估值具备安全边际,短期增速放缓不改长期逻辑。
尽管全年9%的增长目标仍需第四季度实现超15%的同比增幅才能达成,存在一定压力,但在多数同行三季度营收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茅台能维持正增长已体现其抗周期能力。市场对其评价趋于两极:部分投资者因增速不及预期而谨慎观望,但机构普遍认可其主动降速、去库存、稳价格的策略为长远健康发展铺路。真正的市值管理不在短期股价波动,而在持续创造内在价值,这一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长期资金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