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最新三季报出炉,最引人关注的不是那6.25%的净利润增长,也不是前三季度近1300亿的营收,而是它传递出的一个清晰信号:这家公司正在主动踩下油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根据公告,2025年前三季度,茅台实现归母净利润646.27亿元,同比增长6.25%;营业总收入约1284.54亿元,同比增长6.36%。单看第三季度,增速进一步放缓——营收同比增0.56%,净利仅增0.48%。这样的数据放在往年或许会引发市场担忧,但这一次,背后的逻辑完全不同。
茅台酒依然是基本盘。前三季度贡献收入超1105亿元,同比增长9.28%,终端动销自8月起明显回暖,9月大幅改善,经销商存销比下降五成,说明渠道在理顺,市场在恢复健康。而系列酒收入下滑,并非失控,而是管理层“主动降速”的结果。在近期召开的系列酒营销座谈会上,茅台明确表示要应对“渠道承压”,不再追求短期规模扩张,转而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更具韧性的生态体系。
我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茅台正在推进“三个转型”和“三端变革”。这不是空话。客群上,它开始对接科技企业、新兴产业人群;场景上,围绕“事业”与“生活”做细分;服务上,强化终端体验,计划三年内把文化体验馆打造成集功能、情绪、社交于一体的超级终端。这背后是彻底从“渠道推动”向“消费者拉动”的战略切换。
更让我感到踏实的是它的市值管理思路。分红率不低于75%、60亿回购注销、大股东增持,连段永平、易方达都选择逆势加仓。这些动作都在回应同一个问题:如何让股东长期受益?茅台的答案很清晰——不拼短期增速,而是用产品结构优化、渠道掌控力提升和品牌价值沉淀来穿越周期。
说实话,在整个白酒行业面临需求疲软、库存压力的当下,茅台能主动放慢脚步,去调结构、稳渠道、育消费,这份定力值得敬佩。它不再只是一个卖酒的企业,而是在打造一个可持续的价值生态系统。
我认为,市场短期或许对增速放缓有些许反应,但从长期看,这种“以稳应变、主动求变”的策略,恰恰是抵御周期最坚实的护城河。时间终将奖励那些坚持长期主义的人,也包括这家公司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