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来得有点突然,但细品又觉得有内味儿了。10月25号,茅台集团一纸公告,张德芹干了一年半就离任,接他班的是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这位新掌门人,跟丁雄军一样,也是从能源口下来的,而且同样没在白酒行业干过一天。七年五换董事长,这频率,搁哪儿都不多见。
张德芹走的时候,其实挺让人唏嘘的。他是仁怀本地人,老茅台出身,在习酒也干出过名堂,业内都说他是“懂酒的人”。上任后主打一个务实,把经销商当“家人”,缓和了之前直营渠道扩张带来的矛盾。2024年,代理渠道收入增速反超直销,经销商数量也止跌回升,这说明他确实在努力稳住基本盘。他还主动收缩了茅台冰淇淋这些跨界业务,强调回归主业,提出“卖生活方式”这种转型思路。
可问题是,大环境不给力。现在白酒行业是“三期叠加”——宏观经济调整、行业自身周期下行、茅台自身的社交收藏属性也在变化。最直观的,飞天茅台的市场价格从他上任时的两千五六,一路跌到现在的1800元以下,价格倒挂成了常态。股价也从高点回落,市值蒸发三千多亿。虽然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还在增长,但增速已经双双掉到个位数,这是2016年以来头一回。
你说这锅该谁背?市场分析得很明白,茅台不只是个企业,更是贵州的财政支柱。一边要应对消费疲软、动销困难的现实,得主动降速;另一边还得完成地方对业绩增长的考核,这俩目标本身就拧着劲儿。张德芹搞了不少动作,比如停供大箱酒、搞回购注销,但更像是被动防守,挡不住大势。
现在陈华接手,挑战一点没少。他没有酒业背景,但长期在贵州国资体系内任职,搞能源、管安全、做资本运营,政治经验和资源协调能力肯定不弱。茅台这时候换帅,恐怕不是单纯看经营,更多是考虑如何在复杂的经济周期里,平衡好市场、渠道、财政这几方的关系。毕竟,稳住茅台,就是稳住贵州的“钱袋子”。
说到底,茅台的故事早就不只是卖酒那么简单了。它现在是个“类债券资产”,是区域经济的压舱石。新掌门人能不能让这艘巨轮平稳过冬,关键不在出什么爆款、搞什么营销,而在于怎么处理好那个根本性的矛盾:既要顺应消费理性化的趋势,又要扛住地方发展的期待。这活儿,不好干。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