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一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10.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47亿元,同比增长11.56%;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按照9%的2025年度增长目标来看,2025年贵州茅台实现了开门红。
今年一季度,贵州茅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8.1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贵州茅台现金余额为1765.48亿元,为公司日常运营提供充足保障,为其战略投资、股东分红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放调控成果显现
今年,贵州茅台调整了主要产品的投放量,从一季报数据来看,在白酒行业整体遇冷的背景下,贵州茅台仍保持着较好的动销能力。今年一季度,茅台酒实现营收435.57亿元,同比增长9.7%。
根据贵州茅台在2024年底茅台酒经销商大会上发布的《贵州茅台酒2025年市场政策解读》,2025年贵州茅台调整了飞天53度500ml茅台酒、珍品茅台酒、飞天53度1000ml茅台酒等产品投放量,进一步强化普茅大单品作为橄榄形产品矩阵“金字塔”底座的地位,激活终端消费动能,提升消费触达率。
今年一季度,贵州茅台高管团队对东线、中线、北线进行市场调研,并通过12场茅台酒市场营销座谈会,与18个省份984家渠道商深入交流。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调研是贵州茅台历史上规模最大、频次最密、范围最广的一次市场调研。
在京津冀市场营销座谈会上,参会的渠道商表示,茅台酒动销良好且超过预期,截至今年3月底,京津冀三地茅台酒销售量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不少经销商在调研中表示,春节期间茅台酒动销呈现“量少频多”特征,即用即买趋势加强,购买量在1箱及以下的客户数几乎翻倍。值得一提的是,53度1000ml飞天茅台酒的销量超过预期,电商、商超以及餐饮等渠道对53度1000ml飞天茅台酒需求量大。
此外,截至3月末,贵州茅台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其他流动负债)为98.78亿元,预收账款是提前向客户收取的款项,体现了经销商对贵州茅台的信心。
“三个转型”落地增效
面对行业周期变革,贵州茅台提出三大转型。
客群转型,从传统商务圈层向“Z世代+高净值人群”双轨拓展,聚焦于“新商务”人群,涵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科技和数字科技,以及未来产业。
场景转型,在巩固传统聚会基础上,打造符合行业特点的宴饮新场景,鼓励经销商创新餐饮消费场景。
服务转型,从满足多样化需求出发,倡导“卖生活方式”,并回归酒文化内核,提供情绪价值。
从茅台酒销售情况来看,上述转型战略已取得成效。在系列酒方面,三个转型也在稳步推进。
贵州茅台系列酒实现营收70.22亿元,同比增长18.30%,占营业收入的13.88%。2024年下半年,茅台酱香酒累计投入运营主题终端门店6000多家、体验中心270多家,通过“高端占位+大众渗透”的双轮驱动,以“毛细血管”式的布局,将酱香酒文化渗透至消费终端。同时,茅台1935等系列酒频频亮相福州、河南、山东等地的宴席、年会、亲友聚餐等消费场景。
东海证券认为,贵州茅台2025年全年营业总收入增长目标为9%。公司品牌优势明显,在产品端通过1000ml装、生肖酒、茅台1935实现主要增量;在渠道和营销端,公司将加速推进“三大转型”,做好渠道协同与消费者触达。整体看来,贵州茅台的目标达成确定性较高。
紧抓出海机遇期
2025年一季度,贵州茅台海外市场营收为11.19亿元,同比增长37.53%,表现亮眼。
受全球化进程和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等因素影响,白酒行业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国内白酒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全球烈酒市场持续增长,当下是白酒国际化的重要机遇期。
2024年,贵州茅台海外营收突破50亿元大关,为51.89亿元,同比增长19.27%,增速大幅提升。
从指标数据看,2024年高附加值茅台酒的出口销量突破100吨,同比增长超40%;酱香系列酒出口销量为150吨,同比增长30%。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供需格局更加协调。
2025年开年以来,贵州茅台国际化动作不断。
1月初,贵州茅台酒(甲辰龙年)上架瑞士顶级高端百货Globus,再次推进茅台品牌国际化进程。
1月召开的中国茅台2025年国际渠道商联谊会上,茅台管理层强调,要想走好国际化的道路,就必须夯实走向世界的基础。要发展当地有资源、有实力的渠道商,积极与成熟的酒水跨国贸易企业、各国的专业“酒商”合作,借助强大的营销网络,让产品能够更好地触达消费者,确保茅台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部署能够高质量落地见效。茅台管理层还透露,将尽快推出《茅台玖章》国际版本,加快建立更加国际化、年轻化、时尚化的表达体系。
据了解,在出海产品体系方面,贵州茅台将形成以53度和43度茅台酒、茅台王子酒为“立柱”,陈年贵州茅台酒及文化系列酒为顶端的“T字形”出海产品结构。在多元渠道体系方面,将持续优化完善本土化、专业化渠道结构,建强渠道生态。此外,还要建立科学价格体系,让不同国家目标消费者想购买、能购买、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