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刚刚开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市场反应却有些冷淡。股价微跌1.46%,报收2.02元,成交额6.09亿,看上去波澜不惊。但这场看似普通的线上交流,其实藏着不少值得细品的信息点。
整场说明会由董事长赖志坚开场,总经理欧国雄、董秘周云峰等管理层集体出镜,形式上中规中矩。核心数据被反复提及:2025年上半年营收25.77亿元,同比增长4.17%;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涨了7.24%。数字虽小,但连续亏损多年后能勉强盈利,已是不易。不过投资者最关心的“扣非净利润何时转正”问题,公司并未给出明确时间表,仅表示将持续提升经营能力。
更现实的问题是分红——有股民直接发问:“公司本期有分红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清晰:母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负,不具备分红条件。这说明公司的基本面仍未完全修复,现金流和历史包袱依然沉重。
但如果你以为康美还在原地踏步,那就错了。从管理层回应看,公司在战略层面已有实质性推进。比如针对“为何不布局北方”的疑问,赖志坚明确指出,公司在华北、东北早已落子,不仅建了中药饮片生产基地,还在吉林深耕人参种植,旗下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有限公司已培育出多个自有品种,如“新开河1号”“康美1号”等。这意味着,康美的产业链布局正在向源头延伸,不再是单纯的流通或加工企业。
研发方面也并非毫无建树。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已完成414个中药配方颗粒备案,拥有36个国家专利产品和13个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像红参黄芪枸杞发酵饮品这类药食同源项目,正试图切入大健康消费赛道。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策略,至少说明管理层在努力贴近现实。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有点感慨。康美曾因财务造假轰动一时,几乎成为A股诚信危机的代名词。如今它没有消失,反而在低调重建。虽然规模远不如前,股价也仍在低位徘徊,但它确实在一步步补课:稳住现金流、恢复生产体系、拓展上游资源、推进研发备案。
我不觉得现在就能说“康美回来了”,毕竟扣非净利润还没转正,市场信任也未完全重建。但从它近两年的行动来看,这家公司至少选择了最难但也最正确的路——用时间换空间,靠实业而非资本游戏翻身。比起那些爆雷后一蹶不振的企业,这份坚持本身,或许就值得一点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