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系出手杉杉重整,负极材料市场要变天?
当方大炭素公告参与杉杉集团重整的消息传出,资本市场立刻用涨停板表达态度。这场看似普通的破产重整背后,藏着传统炭素巨头与锂电材料龙头之间微妙的产业共振,也折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暗流涌动。
一场各取所需的资本联姻
方大炭素在公告中毫不掩饰其战略意图——通过重整杉杉股份控股股东,快速切入锂电池负极材料赛道。杉杉作为全球负极材料巨头,拥有从原料到终端的一体化产能;方大则掌握着石墨电极等上游资源,两者在碳基材料领域天然互补。这种"原料+应用"的协同效应,或许正是方大在主营业务连续下滑时选择出手的关键。
而杉杉集团这边,自年初进入破产程序后已历经两轮投资人遴选。首次重整因债权人反对流产,新方案不仅延长尽调周期,还将股权认购底价抬高。方大作为新入局者加入战局,给本已复杂的重整增添变数。市场似乎更看好产业资本而非财务投资者,这从方大公告当日两只关联股票联袂上涨可见一斑。
"方大模式"的又一场豪赌
翻阅方大系的资本运作史,就像在看一部"困境企业改造手册"。从ST海龙到东北制药,从海航控股到如今的杉杉,方威总能在低谷中捕获价值。其秘诀或许在于:保留原管理团队的同时注入精细化管理,用市场化机制激活存量资产。但这次面临的挑战尤为特殊——负极材料行业正经历技术路线变革,硅基负极等新材料加速替代传统石墨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杉杉自身业绩已现回暖迹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这种背景下,重整更像是抢占优质资产的窗口期。而方大能否复制过往的成功,既要看其产业链整合能力,更取决于对技术迭代的适应速度。正如补充材料中行业报告所示,负极材料已进入"性能突破+应用分化"的新阶段。
风口上的危险平衡
这场交易暗藏的风险点同样醒目。杉杉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存在争议,重整草案曾因债权人分歧搁浅。方大自身业绩承压,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更是录得亏损。更微妙的是,补充材料提及的"民营船王"任元林先前出局,如今产业资本接力入局,债权人态度仍是未知数。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是个观察产业资本布局的鲜活案例。当传统巨头跨界新能源,当破产重整遇上技术革命,产业链重构的故事总是充满张力。但市场情绪的涨停板与实质整合成效之间,往往隔着漫长的验证期。就像方大炭素公告里那句谨慎的提示:"整合效果能否达到预期存在不确定性"。在负极材料这个既拼规模更拼技术的赛道,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