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集团的重整案,这事儿又有了新动静。方大炭素突然宣布要作为产业协同方参与杉杉集团及其子公司朋泽贸易的实质合并重整投资人招募,等于是在前一轮投资联合体退出、协议解除后,重新杀进了一个关键局。这不光是给波折不断的重整进程添了新变量,更让市场嗅到了产业整合的味道。
此前,由新扬子商贸、TCL产投和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本已签下投资协议,打算通过收购加表决权委托的方式拿下杉杉股份23.36%的股权,实际控制人也将变更为“民营船王”任元林。但债权人会议没通过,协议作废,整个计划回到原点。现在方大炭素入场,背景就有点不一样了——它不是纯财务投资者,而是带着主业协同来的。
方大炭素自己这几年日子其实不太好过。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下滑16.79%,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掉了55.89%,毛利率从2022年到现在掉了快20个百分点,净利率也不到3.5%。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钢厂需求疲软,石墨电极市场整体承压,企业减产、亏损成了常态。这种情况下,转型求变几乎是必然选择。
而杉杉股份这边,虽然母公司陷入重整,但上市公司本身在负极材料赛道上正迎来景气周期。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1.48%,净利润暴增超过11倍,核心就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销量和盈利双升。再加上固态电池技术推进,高端负极供需趋紧,这个赛道的想象空间摆在那儿。
关键点来了:方大炭素本身有煤系针状焦、低硫煅后石油焦这些负极前驱体的产能,技术和原料端有基础;杉杉则是国内最早做锂电负极的企业,终端应用能力强。如果真能打通,等于构建起“原料—材料—电池”的一体化链条,产业逻辑非常清晰。
资本市场反应也够直接——消息一出,方大炭素股价应声涨停,全天成交额超14亿,换手率5.59%,市盈率拉到170多倍。碳基材料、石墨烯、固态电池几个相关板块也都跟着动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只是报名参与招募,最终能不能成正式投资人,还得看后续谈判、债权人认可和监管审批,不确定性依然不小。
这事儿有没有戏?从产业角度看,比之前的财务投资组合确实更有协同价值。但整合难度、债务处理、控制权安排这些硬仗还在后面。眼下热闹归热闹,真正的考验还没开始。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