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炭素(SH600516)$ 2024 年 11 月 4 日,公司完成本次回购。本次已实际回购股份 19,632.4457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4.88%,购买的最高价为 5.48 元/股, 最低价为 3.96 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99,992.4520 万元(不含交易佣 金等交易费用)。
方威,辽宁沈阳人,70后,高中学历,穿着极不讲究,看起来一脸东北人的憨厚。
但是,他做生意却相当有天赋,1994年便已担任了一家商贸公司的总经理,开始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不久之后,即自立门户,成立辽宁方大集团。
而方威在资本市场领域的看家本领,无异于“重组”二字。
自2002年至2005年,四年的时间,方威依托辽宁方大,相继完成了对抚顺炭素、抚顺河矿、沈阳炼焦煤气、成都蓉光炭素四家公司的重组,以一年一家的惊人效率,在炭素、化工、冶金领域连续落子,为其日后的版图画出了雏形。
而后,“方大系”正式开始了对A股的征伐。
2006年,作为甘肃国企兰州炭素集团子公司,上市四年的海龙科技(现“方大炭素”),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债台高筑。
借此机会,辽宁方大以8000余万元的价格,一举拿下海龙科技51.62%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中,辽宁方大还需要承担兰州炭素对海龙科技2.77亿元的占款,而方威则直接以手中抚顺炭素、蓉光炭素、合肥炭素三家公司的部分股权进行了折抵,以2.81亿元的评估价出售给了海龙科技。
这意味着,以8000万元左右的现金,“方大系”不仅拿下了自己第一家A股公司;而且直接将自己的炭素资产初步装进了平台,可谓“一石三鸟”,省时、省力且省钱。
2008年,方威再次出手。
当年,由于经营不佳,南昌钢铁旗下的上市公司长力股份(现“方大特钢”)发布公告称,在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南钢57.97%的国有股权,价格9.1亿元,最终被辽宁方大吃下。
很快,2010年,已经轻车熟路的方威,又顺利将东北的一家将进入破产重组程序的上市公司*ST锦化(后改名方大化工)收归麾下。
至此,“方大系”上市公司体系已然成形。
复盘方威造系的路径,可以看到,其所有的上市平台,都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对经营不善,濒临破产的“壳资源”重组而来,成本相对较低。
方威的“运气”不差,早年出生于辽阳农村家庭的方威靠着收废铁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彼时,抚顺新钢拖欠了方威不少货款,最终选择用一处铁矿来抵债,后续几年铁矿价格飙升,方威由此起家。
此后,方威开始展现“国资重猎手”的强大天赋,不仅通过主导一系列组并购展现了自己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实力,还多次收购并带领深陷困境的部分国企,扭转业绩颓势。2002年,尚未满三十的方威一举拿下并重组了抚顺炭素厂,并帮助抚顺炭素扭亏为盈,次年方威又重组了抚顺莱河矿业。此后两年,方威又先后收购了沈阳炼焦煤气、成都蓉光炭素、合肥炭素这三家国企,至此,方威的资本布局已初见雏形。借壳海龙科技,更是再次让市场见识到了方威娴熟的资本运作能力。据悉,当时海龙科及连续三年亏损后,濒临退市,方威将抚顺炭素65.54%的股权、成都蓉光炭素35.39%的股权、合肥炭素52.11%的股权,作价2.81亿元出售给海龙科技,一举拿下了海龙科技的控制权,不久后海龙科技更名为方大炭素。2009年,方威击败五矿集团、华菱钢铁、新余钢铁,收购了江西老牌钢铁企业南昌钢铁,此外还拿下了长力股份、江西萍钢,并由此再下一城,拥有了第二家上市公司方大特钢。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方威还斥资2.33亿元收购了锦化化工,不过最终被其卖掉。2018年,方大集团趁着东北制药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得机会,入主东北制药;次年,方大集团又拿下中兴商业,开始布局消费赛道。2021年,海航集团进入破产重整阶段时,没有任何航空背景的方大集团,击败了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瑶、郭广昌旗下的复星,以410亿元拿下了海航控制权。
至此,方威一步步掌控了方大炭素、方大特钢、东北制药、中兴商业、海航控股五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国资猎手”的名号彻底打响。值得注意的是,方威的财大气粗,也令方大系承受着不小的资金压力。目前方大集团已质押了其持有的方大炭素、方大特钢、东北制药、海航控股、中兴商业的股份,质押率分别为79.5%、79.5%、79.5%、44%、79.5%。
其中,辽宁方大和江西方大分别质押了东北制药99.95%、64.31%的股份,合计同样质押了约79.5%的股份。不难发现,方威似乎有意将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质押比例控制在80%以下。这意味着,对于五十出头的方威来说,大肆“开疆拓土”的同时,仍需警惕过大资金带来的流动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