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机场子公司与海航控股完成对海航技术的增资登记,这事儿今天终于落锤了。根据最新公告,双方合计出资超24亿元人民币,将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从约37.46亿元增至约49.45亿元,增幅达32%。这笔钱不是白投的——增资完成后,海航技术的资产负债率直接从年初的约99.5%降到71.59%,下降近28个百分点,财务结构得到显著优化。
整个过程其实早有铺垫。早在今年6月,海航控股和海南空港就分别通过董事会决议,计划按原有股权比例对海航技术进行同比例现金增资。其中,海航控股出资约16.35亿元,海南空港作为非关联方出资约7.67亿元,各自持股比例不变,仍为68.07%和31.93%。到了8月,方案微调,最终在9月获得股东大会批准。如今工商变更已完成,意味着这笔资本动作正式闭环。
有意思的是,这件事背后牵出两家上市公司:一边是海航控股(600221),主营业务航空运输,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534亿,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三成,算是行业里稳住阵脚的一家;另一边是海南机场(600515),虽然名字叫“机场”,但这次出手的是它的全资子公司海南空港。而海南机场自身今年业绩并不好看,前三个季度利润下滑近七成,这种情况下还愿意真金白银投入近7.7亿元,说明对海航技术这个平台的战略价值是有共识的。
说实话,看到这个操作,我是有点意外的。毕竟现在不少企业都在收缩战线、降本增效,而他们却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给一家航空维修公司大笔输血,信号意义很强。我认为这不是简单的财务注资,更像是在为未来布一个局。要知道,海航技术可不是普通子公司,它是具备CAAC、FAA、EASA等多国适航资质的综合性航修企业,业务覆盖飞机维护、发动机修理、部件翻新、技术培训等全链条服务。随着国内民航市场复苏,机队规模持续增长,MRO(维护、维修、运行)市场的潜在空间正在打开。
更关键的是,海南正在打造自贸港,政策上对高端航空服务业有倾斜。把海航技术这块资产做实,本质上是在抢占“航空服务+自贸港”的战略卡位。而且你看这次增资,不是单方面输血,而是两大股东同步进场,说明利益一致,治理结构也趋于稳定。比起过去几年海航系的债务重组和资产剥离,现在的动作明显更聚焦、更理性。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71.59%的资产负债率虽然降下来了,但在重资产行业中依然不低。后续能否通过运营效率提升和订单增长实现自我造血,才是真正的考验。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步走得扎实。它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海航系的核心资产正在从“救”转向“建”,从被动化债走向主动布局。对于关注海南自贸港和民用航空板块的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值得留意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