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牡丹最新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呈现出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组合。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3亿元,同比增长34.79%,但归母净利润6379万元,同比下降19.62%。更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单季表现,营收8.59亿元同比增长49.80%的同时,净利润仅711.83万元,同比大幅下滑70.50%。
这种营收增长与利润下滑的背离现象需要深入剖析。从业务结构看,公司新型城镇化建设业务和纺织服装业务双轮驱动,但两者面临不同的行业环境。第三季度房地产经营简报显示,签约面积2.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84%,但签约金额3.68亿元反而同比增长79.16%,表明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倾斜。这可能解释了营收增长而利润承压的部分原因——高端项目往往前期投入较大,利润释放需要时间。
从财务指标观察,扣非净利润6070万元同比下降22.48%,降幅大于归母净利润,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公司市净率0.85倍显示股价低于净资产,这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并不常见。股东户数下降13.97%至2.78万户,结合融资余额近期创近一年新高,反映出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之间的分歧正在加大。
回溯公司发展轨迹,2022年出售艾特网能75%股权后,业务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纺织服装两大板块。在房地产行业整体调整期,公司仍能保持营收增长,显示其区域龙头地位稳固。但净利润下滑也暴露出成本管控和业务转型过程中的阵痛。纺织服装板块虽然拥有“黑牡丹”这一中国驰名商标,但在消费复苏缓慢的背景下,盈利能力同样承压。
从资金面看,10月24日股价上涨6.46%,成交量3343.13万股,换手率3.24%,量比2.37,显示市场对这份业绩报告反应积极。这可能与公司作为常州市唯一入选江苏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国企背景有关,市场对其改革预期持续存在。
纵观公司发展历程,从1940年创立至今,历经多次转型,从纺织企业逐步发展为产业控股集团。当前业绩波动更像是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调整。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和纺织行业智能化改造的行业背景下,公司能否凭借其品牌优势和技术积累实现业绩反转,仍需持续观察后续经营数据。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