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牡丹前三季度净利下滑近两成
黑牡丹(600510.SH)近日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引发市场关注。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43亿元,同比增长34.79%,但归母净利润为6379万元,同比下滑19.62%;扣非后净利润为6070万元,降幅更大,达22.48%。值得注意的是,单看第三季度,公司营收达8.59亿元,同比增长49.80%,但归母净利润仅为711.8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0.50%。这一数据表明,尽管收入端保持强劲增长,盈利能力却在显著承压。
从财务结构来看,这份业绩背后存在一定隐忧。根据相关财务评估信息,黑牡丹存在“投资收益占比过高”、“毛利率同比下滑”、“资本支出大幅增加”以及“货币资金沉淀较差”等问题。尤其是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较高,意味着其盈利的可持续性和主业经营质量可能受到挑战。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偿债压力较大,而经营现金流虽为净流入,但货币资金较年初大幅减少,显示出资金周转可能存在一定紧张。
增收不增利背后的逻辑我怎么看
说实话,看到黑牡丹这份财报,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增收不增利”案例。营收涨了超三成,听起来很美,但利润却掉了近两成,说明成本、费用或资产效率出了问题。结合资料里提到的“毛利率下滑”和“资本支出大幅增加”,我认为公司的扩张策略正在反噬短期利润。特别是在当前房地产开发行业整体资金面偏紧的背景下——行业五日主力净流入为-21.45亿元,黑牡丹还能逆势获得主力资金五日净流入4419万元,确实有点意思。
但我并不完全乐观。技术面上看,股价确实在走强,J值大于100、RSI超买、突破布林线上轨,短期趋势强势,甚至有资金明显介入迹象。可问题是,这种上涨更多像是情绪驱动还是基本面支撑?考虑到公司主业盈利能力减弱,且利润依赖投资收益,我对这种“外强中干”的增长模式持保留态度。
在我看来,黑牡丹现在面临一个关键转折点:如果新增的资本开支能在未来转化为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释放,那现在的阵痛值得期待;但如果行业环境持续低迷,主业迟迟无法改善,那么当前的股价强势恐怕难以持久。短期可以关注7.36元的支撑位和8.85元的压力位,但中长期走势,还得看它能不能真正把“增长”变成“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