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亮眼背后的增长密码
今年前三季度,科达制造交出了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单。公司实现营收126.05亿元,同比增长47.19%;净利润11.49亿元,同比大增63.49%。这样高速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海外建材和锂电材料两大板块的突破性表现。
四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在海外建材板块,公司位于肯尼亚和科特迪瓦的陶瓷厂相继投产,玻璃业务产销率超过90%,连之前亏损的洁具业务都实现了扭亏为盈。虽然陶瓷机械板块前三季度整体业绩有所下滑,但从第二季度开始订单量已经明显复苏,特别是配件耗材的营收占比已经超过25%。锂电材料板块的表现也很抢眼,人造石墨销量接近7万吨。此外,参股公司蓝科锂业也为公司贡献了2.71亿元的净利润。
上下游协同效应显现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科达制造的业绩增长正在带动上下游多个环节的发展。在上游,高精度陶瓷加工设备的需求持续提升,氧化铝、氮化硅等陶瓷粉体的用量也在增加。一体铸造机身、电主轴直驱设计等高端部件的供应商明显受益。在锂电材料方面,公司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在储能领域保持领先,同时通过参股蓝科锂业,强化了对上游锂资源的掌控能力。
在下游应用方面,公司的智能陶瓷生产线合格率达到98%,远高于行业93%的平均水平。海外建材业务的扩张,特别是在非洲市场的布局,正在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锂电材料主要应用于储能领域,随着全球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公司人造石墨产品的需求也在稳步提升。
市场竞争与互补品发展
当然,市场竞争也在加剧。在陶瓷机械领域,一些企业推出了全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区域性的陶瓷机械服务商也在提升响应速度。锂电材料方面,虽然人造石墨短期内仍有较大市场空间,但硅基负极等新技术的长期替代风险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陶瓷墨水等配件耗材的营收占比已经超过25%,成为稳定的收入来源。AI视觉检测系统等配套产品的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在海外工厂运营中,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光伏加储能的离网解决方案可能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
风险与机遇并存
综合来看,科达制造的业绩增长正在给产业链上的多个环节带来积极影响。陶瓷粉体供应商、高精度机械部件制造商、非洲建筑陶瓷市场以及储能系统集成商都是明确的受益方。但同时也要看到,传统低自动化陶瓷设备制造商和区域性陶瓷机械服务商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几个关键指标:非洲工厂的产能利用率、陶瓷机械业务的新增订单金额、碳酸锂价格走势以及储能负极材料的出货量排名。特别是第四季度作为传统旺季的表现,将对判断公司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科达制造通过海外扩张和锂电材料布局,正在形成新的增长引擎。虽然面临天然气价格上涨等短期挑战,但公司在多个业务板块展现出的协同效应,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