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达制造前三季度业绩大增,Q3净利增速超60%
科达制造(600499)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报成绩单。根据天风证券发布的研报,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6.05亿元,同比增长47.19%;归母净利润达11.4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4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0.62亿元,增速更是达到66.96%。单看第三季度,营收44.17亿元,同比增长43.89%;归母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62.65%。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公司多业务线协同发力的结果。
从业务板块来看,海外建材业务成为增长主力。尽管陶瓷厂在肯尼亚和科特迪瓦的新产能尚处爬坡期,拉低了整体毛利率,但玻璃和洁具业务产销持续向好,尤其是洁具业务已实现前三季度整体扭亏为盈。同时,锂电材料板块表现抢眼,受益于储能行业的高景气度,公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前三季度销量接近7万吨,出货量位居国内前列。此外,参股公司蓝科锂业贡献稳定,仅第三季度就为科达制造带来1.0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环比均有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盈利能力与现金流管理上也表现优异。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5.98个百分点,带动净利率提升至14.54%,同比增加4.77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高达15.60亿元,同比多流入15.36亿元,显示出强劲的造血能力。
我看科达:不只是短期爆发,而是结构性成长
看到这份财报,我第一反应是——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企业”了。在我眼里,科达制造正在完成一场静默但深刻的转型。过去大家熟知它的陶瓷机械业务,如今这一块虽短期承压,但订单已在二季度起明显复苏,前三季度接单量已超去年同期,配件耗材收入占比突破25%,说明服务化、高附加值模式正在成型。
更让我看重的是它的全球化布局和新能源卡位。非洲产能释放虽然短期影响毛利,但从长期看,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贴近新兴市场,战略意义重大。而负极材料近7万吨的销量,加上蓝科锂业每年近3亿元的利润贡献,意味着公司已实质性切入新能源赛道,并且站到了相对领先的位置。
从资金面看,近期主力资金五日净流入近亿元,股价处于震荡上行通道,短期压力位13.75元,支撑位11.37元。虽然今日有小幅净流出,但整体趋势未破。我认为当前估值仍未充分反映其多引擎增长潜力,尤其在海外扩张与新能源双轮驱动下,未来两三年业绩有望持续兑现。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比如碳酸锂价格波动、汇率变化以及海外竞争加剧。但总体来看,科达制造已经从周期性设备商,蜕变为具备全球化运营能力和新能源资产弹性的综合制造平台——这种转变,往往会在某个时刻被市场重新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