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达制造今年前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收利润双双大幅增长,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更是超过60%,现金流表现也极为优异。根据天风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6.05亿元,同比增长47.19%;归母净利润达11.49亿元,同比大增63.49%,扣非后净利润增幅更是达到66.96%。单看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分别同比增长43.89%和62.65%,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海外布局见效,多板块协同发力
从业务结构来看,科达制造的全球化战略正在释放红利。其海外建材板块在Q3实现大幅增长,尤其是在非洲市场,肯尼亚伊新亚和科特迪瓦的陶瓷厂相继于年中投产,虽然产能尚处爬坡期、拉低了整体毛利率,但产线逐步稳定带来的规模效应已开始显现。同时,玻璃和洁具业务的产销持续攀升,其中玻璃三季度产销率超90%,洁具业务则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展现出强劲的经营改善趋势。
陶瓷机械作为传统主业,虽受行业周期影响业绩短期承压,但从订单角度看已现复苏迹象——今年前三季度接单量已超过去年同期。更值得关注的是,配件耗材业务占比突破25%,墨水业务保持高增长,说明公司在服务化和高附加值产品上的转型初见成效。
而在新能源赛道,锂电材料板块成为重要增长极。公司人造石墨产品前三季度销量接近7万吨,储能领域负极材料出货量位居国内前列,充分受益于全球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发展。
此外,参股公司蓝科锂业也为业绩提供了坚实支撑。前三季度贡献投资收益2.71亿元,仅第三季度就贡献1.03亿元,环比提升明显,成为利润的重要稳定器。
我怎么看这家公司?
说实话,这份财报让我对科达制造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我们可能更多把它看作一家传统的装备制造企业,但现在它已经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路径,并且各条业务线之间开始形成协同。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海外布局——不是简单输出设备,而是建厂运营,真正把产业链延伸到了资源端和市场终端。
我认为,当前的净利率提升(同比+4.77个百分点)和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CFO净额15.6亿元,同比多流入15.36亿),反映出公司不仅在“赚收入”,更在“赚质量”。费用率全面下降,尤其是财务费用因汇兑收益减少而降低,说明管理效率也在优化。
当然,风险提示也不能忽视:汇率波动、碳酸锂价格下行压力、海外竞争加剧等因素仍需警惕。但从整体来看,管理层对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测已被上调至15.1亿、18.1亿、21.8亿元,这背后是实打实的业务进展支撑。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的观点:科达制造正在从一家“制造企业”蜕变为具备全球化运营能力和多元增长引擎的综合性工业集团。这种转变,或许正是它被低估的原因,也可能成为未来价值重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