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驰宏锌锗、中国铝业、云南铜业等五家央企背景企业正式签署协议,联手成立一家注册资本高达15亿元的新材料公司——中铝乾星(成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场强强联合的背后,不只是简单的资本拼图,而是一次瞄准稀有金属高端材料领域的战略性布局。
根据公告,这家新公司注册地定于四川成都,主营业务涵盖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高纯元素销售、稀有稀土金属冶炼等多个前沿领域,甚至包括3D打印基础材料和进出口贸易。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其许可经营范围中还包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这意味着公司将涉足资源回收与循环经济赛道,进一步打通从废料到高附加值材料的闭环链条。
在出资结构上,五大股东分工明确:中铝集团以现金出资3.75亿元,占股25%,为第一大股东;中国铝业以其高纯镓产线作价加现金出资3亿元,占股20%;驰宏锌锗则拿出了旗下全资子公司——云南驰宏国际锗业100%股权,再辅以部分现金,同样出资3亿元,持股20%;云南铜业和中铝资本也分别以现金出资3亿元和2.25亿元,各持20%和15%股份。所有出资方均需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实缴。
看到这里,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不仅仅是一次资源整合,更像是一场围绕国家战略材料的“央企协同作战”。尤其是驰宏锌锗,把旗下的驰宏锗业整体置入合资公司,相当于将自己最核心的锗业务平台拿出来共建共享。要知道,锗是红外光学、光伏、军工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小金属,而驰宏锗业早在2022年就已获得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备向国防军工供货资质。这样的资产注入,显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投资,而是深度绑定国家高端制造产业链的一环。
而中国铝业带来的高纯镓产线也同样关键——镓是半导体材料的重要原料,尤其在氮化镓(GaN)等新一代功率器件中地位突出。两家都将自家“硬核”资产投入其中,说明这个平台的目标绝不止于传统冶炼加工,而是直指电子级、军用级高端材料国产替代。
在我看来,这次合作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在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央企正在通过横向整合、专业化重组的方式,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平台。中铝乾星虽为参股公司,但背靠中铝集团这一国家级产业巨头,未来极有可能成为稀有金属新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
当然,我也保持一份理性。合资公司尚处设立初期,资产评估、股权过户、实际运营都还有待推进。能否真正实现技术协同、管理融合,仍需观察。但从战略方向看,这条通往高端材料自主可控的路,已经迈出了扎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