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劳工统计局刚刚公布了一项震惊市场的数据修正:截至2025年3月的12个月内,非农就业人数被大幅下修91.1万,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年度下调纪录。这意味着原先报告中近180万的新增岗位,实际仅增长约88.9万,月均新增就业从14.9万骤降至7.4万。这一修正迅速点燃政界与市场的连锁反应——白宫和财政部长贝森特齐声施压美联储,要求立即降息。
贝森特在公开讲话中直言:“当事实改变时,我也改变主意——你呢?”他引用凯恩斯的名言,强调当前掌握的数据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事实证明我们此前掌握的信息并不充分。”他还表示,特朗普接手的经济状况远比当初报告的更糟,并重申总统此前对美联储高利率政策的批评是正确的。与此同时,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更是将矛头直指前政府与美联储,称“拜登的经济政策是一场灾难”,并指责鲍威尔为“为时已晚”的央行行长,已“无任何借口可言”,必须立刻降息。
市场反应迅速而明确。尽管美元指数在数据公布后短暂跳水,但很快反弹收涨,美债收益率也一度下行后转升,显示出投资者对政策转向的强烈预期。芝商所FedWatch工具显示,市场已完全定价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甚至开始计入50基点降息的小概率可能。美股三大指数应声上涨,齐创收盘新高,科技股中谷歌、Meta、英伟达等领涨,而苹果因新品发布不及预期股价下跌。
我怎么看这场“数据风暴”?
说实话,这次下修的幅度之大,已经不只是技术性调整,而是对过去一年多经济叙事的根本性颠覆。我一直关注美国劳动力市场,此前虽有放缓迹象,但从未想到“水分”如此之大。BLS的基准修订本意是提高数据准确性,但如此大规模的回溯修正,难免让人质疑其前期统计模型的有效性。
我认同贝森特引用凯恩斯的那一句——“当事实改变,我就改变主意”。美联储若再坚持原有立场,确实说不过去。鲍威尔近期已多次提及就业市场风险上升,两位FOMC委员在7月会议就倾向降息,如今数据再添实锤,9月降息几乎板上钉钉。
但我也有担忧。政治力量如此直接地介入货币政策诉求,长期来看不利于央行独立性。特朗普政府一面批评鲍威尔“太迟”,一面推动自己提名的理事上位投票,这种操作虽合法,却容易加剧市场对政策被政治化的担忧。
至于市场,我不认为会重演去年“924”式的暴涨。当前美股估值不低,A股也早已脱离低位,全球资金流动更趋理性。达利欧警告美元与股市可能因降息而崩溃,虽显极端,但也提醒我们:降息不是万能药,它反映的是经济动能的减弱。
这一轮,美联储不是在“锦上添花”,而是在“接住下落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