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农化工三季报出炉:营收增长亮眼,利润承压波动
扬农化工(600486)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56亿元,同比增长14.23%;归母净利润为10.55亿元,同比增长2.88%。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达29.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15%,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5.01%,至2.50亿元。这一“增收不增利”的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从业务结构看,原药业务是拉动收入增长的核心动力——前三季度原药营收达54.09亿元,销量同比增长1.02万吨至8.63万吨,尽管销售均价微降1.1%,但“以量补价”策略成效显著。而制剂业务则出现量价齐跌,销量下降0.11万吨,均价下滑4.9%,导致营收减少0.64亿元。更值得注意的是,“贸易及其他业务”营收暴增6.17亿元,贡献了近半数的收入增量,反映出公司在渠道与供应链整合上的拓展动作。
不过,增长背后也隐现压力。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2.4%,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19.6%,同比降幅达3.9个百分点,主要受产品价格承压和原材料成本波动影响。此外,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超3300万元,叠加研发费用上升,对净利润形成拖累。
我怎么看这份财报?
说实话,这份三季报在我意料之中,又略带一丝担忧。
我看到的是一个正在转型中的中国农化龙头。扬农化工的原药销量持续攀升,说明其核心产能释放顺利,在全球农化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在增强。尤其是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施压背景下,像扬农这样具备规模化、一体化优势的企业,反而更容易获得海外客户信赖。
但我也不得不提一点隐忧:利润增速远低于营收增速,说明定价能力尚未恢复,行业仍处于价格竞争阶段。虽然天风证券维持“买入”评级,但已下调了未来三年盈利预测——从原先的14.7亿降至13.0亿(2025年),这背后反映的是对农药景气度和价格走势的谨慎判断。
再结合技术面来看,目前股价处于布林带中轨与下轨之间,短期趋势偏弱,主力资金虽有小幅流入迹象,但行业整体五日净流出超8亿元,说明市场情绪并不高涨。
走出去,才是出路
我认为,扬农未来的胜负手不在国内,而在海外。
根据鸿晟信合的报告,全球农化市场正加速集中,先正达、拜耳等巨头主导格局未变,但扬农已稳居第二梯队,且正通过海外建厂、本地化运营等方式突破贸易壁垒。特别是在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中国企业的性价比和服务响应优势明显。
只要它能持续推进“绿色化、智能化”产品迭代,并把现在的“制造优势”转化为“品牌+服务”优势,那么眼前的利润波动,或许只是成长路上的一次深蹲。
我对扬农的看法依然是:短期承压,中期可期,长期值得期待。关键在于,能不能在价格战中守住现金流,在全球化中跑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