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农化工最新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数据,呈现出一幅成本承压但经营韧性的图景。原药产品86,316.71吨的销量支撑了54.09亿元收入,制剂销量33,226.11吨带来13.23亿元营收,产销链条保持稳定运转。值得注意的是,原药和制剂平均售价同比分别微降1.12%和1.61%,在农化行业周期底部徘徊阶段,这样的价格表现已属不易。
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原材料端的压力。液碱采购均价同比上涨15.3%,氢溴酸涨幅达24.6%,异戊二烯和一氯甲烷分别上涨16.2%和10.6%,这些关键原料的价格攀升直接挤压了利润空间。相比之下,醋酸、甲苯、硝酸等部分原料价格出现两位数下降,形成一定程度对冲,但核心原料的成本压力依然显著。
这种成本结构的变化,恰好解释了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01%的表现。在营收规模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侵蚀利润的主要因素。从行业视角看,这并非孤例。棕榈仁油价格大幅上涨同样推高了日化企业的生产成本,化工产业链上下游正共同面临成本重估的挑战。
深入分析公司的应对策略,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作为菊酯农药行业国内唯一从基础化工原料开始、合成中间体并生产原药的企业,扬农化工在关键中间体上自成体系、配套完善,这种产业链优势在成本波动时期更具防御价值。当外部采购价格剧烈变动时,内部配套能力提供了成本缓冲。
从产品结构观察,创制品种正在成为公司的差异化优势。四氯虫酰胺作为氯虫苯甲酰胺的替代产品,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乙唑螨腈稳居中国第一大杀螨剂单品,氯氟醚菊酯成为国内首个销售过2亿元的农药创制品种。这些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仅提升了毛利率空间,更在行业同质化竞争中构建了技术壁垒。
当前农化行业正处于从去库存向去产能转变的关键阶段。在多数品种价格高位回落的背景下,拥有丰富产品结构、强大创新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扬农化工凭借其研产销一体化优势,在行业调整期展现出相对稳健的经营态势。尽管短期面临成本压力,但公司在创制产品领域的持续投入,为其在下一个行业上升周期积蓄了能量。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