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糖葫芦,竟让一家老牌乳企上演“过山车”行情!三元股份因旗下子公司推出奶皮子糖葫芦,在社交媒体爆火后股价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市值一度突破百亿。然而就在11月14日,公司股价迅速反转,**开盘即触及跌停,最终收跌10.03%**,上演了一场典型的“情绪退潮”。
爆款出圈≠业绩驱动
这款将内蒙古奶皮子与冰糖葫芦结合的网红小吃确实在今冬迅速走红,部分门店排起数百米长队,甚至出现黄牛加价倒卖的现象。美团数据显示,单串售价普遍在40元左右,个别地区接近百元,消费热度可见一斑。资本市场也迅速反应,自11月10日起,三元股份连续四日涨停,累计涨幅达46.48%,股价创八年新高。
但现实很快泼了冷水。公司在11月13日晚间明确澄清:奶皮子糖葫芦为子公司三元梅园推出的**季节性产品,销售周期仅几个月,收入规模占比极小**。财报显示,三元梅园2024年全年营收仅3687万元,净利润2万元;即便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8%,其体量对母公司整体业绩影响微乎其微。
基本面难撑高估值
更值得警惕的是估值水平。截至11月13日,三元股份市盈率高达199.5倍,而所属食品制造业板块平均仅为28倍左右,明显偏离行业均值。这背后并非来自主业强劲增长——事实上,公司2022至2024年营收已连续三年下滑,毛利率持续下行。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再降10.06%,虽然归母净利润增长124.84%,但主要得益于2.7亿元的投资收益,其中大头来自持股50%的北京麦当劳。
换句话说,**公司自身经营并未根本性改善,盈利仍高度依赖外部投资**。这种情况下,仅凭一款短期爆品就推动市值跃升超30亿元,显然缺乏可持续支撑。
市场情绪回归理性
从龙虎榜数据看,此轮上涨以游资主导买入,机构资金则在陆续出货,反映出专业投资者对概念炒作保持谨慎。随着公司多次发布风险提示,市场情绪终于降温。此次“糖葫芦行情”的快速反转,再次提醒我们:社交媒体带来的流量红利容易被放大解读,但资本市场最终还是要回到基本面逻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