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点意思。三元股份连着四个涨停,市值冲上百亿,结果一天工夫又给砸下来了,14号直接跌停,报6.55元。你说它啥大事儿没干吧,股价倒是先飙了一波;你说它真有啥大利好吧,公司自己都出来喊话了——奶皮子糖葫芦是真卖了,但收入占比极小,纯属季节性产品,别炒了。
可市场不听啊。就因为这款糖葫芦在社交媒体上火得一塌糊涂,视频播放破亿、门店排几百米长队、黄牛加价倒卖,连带着三元梅园这块“宫廷奶品”的牌子也被翻了出来。三元股份本来是靠麦当劳投资收益撑着的主儿,持股50%的北京麦当劳贡献了大部分利润,前三季度光投资收益就有2.7个亿,要是刨去这个,公司其实是在亏钱的。营收还同比下降了10%,主业乳制品的日子并不好过。
就这么一家企业,靠着一个子公司推出的网红小吃,市值凭空多了三十多亿。你算算账,三元梅园去年全年营收才三千多万,净利润2万,今年上半年也就两千五百万营收、不到两万净利。这种体量的产品线,能支撑百亿市值?我看悬。市盈率一度炒到近200倍,行业平均才28倍,这已经不是高估,是脱离地心引力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三元股份去年底花了741万把三元梅园全资拿下,现在看像是捡了个宝。可实际上,这笔收购当时也没掀起多大水花。谁能想到,一场消费情绪的野火,竟能把一家老牌乳企烧出圈?麦当劳辛辛苦苦几十年,反倒不如一串糖葫芦来得猛,听着像段子,可这就是当下市场的逻辑。
但这股风能刮多久?我看难说。消费者今天为情绪买单,明天还得回归性价比和实际体验。资本市场也一样,情绪退潮后,终归要看业绩兑现。现在股价回落,成交额放得老大,换手率超11%,说明有人开始跑路了。这一轮炒作,更像是对传统估值体系的一次短暂冲击,热闹过后,该补的课还得补——比如主业增长乏力、盈利结构单一这些老问题。
所以说,糖葫芦再香,也不能当饭吃。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