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净亏超千万,天润乳业为何大举淘汰奶牛?
天润乳业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061.45万元,由去年同期的盈利状态转为净亏,这一消息在2025年10月23日晚间正式披露后引发市场关注。与此同时,公司公布第三季度营收6.78亿元,同比下降4.84%;归母净利润虽仍为正,但同比下滑77.60%。更引人注意的是,其非经常性损益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失高达1.98亿元,直接拖累整体利润表现。
究其原因,公司在公告中明确指出:主要系加大低生产价值牛只淘汰力度,并计提学生奶和哺育工程奶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所致。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牛只存栏量为5.19万头,较2024年底减少1.29万头。而通过淘汰低产牛、提升全群成母牛占比至56%,养殖效率得以优化。此外,尽管营收微降3.81%至20.74亿元,但乳制品销量实现22.68万吨,同比增长1.91%,呈现“量增价减”的格局。
淘汰奶牛背后,是阵痛还是战略重构?
看到这份财报时,我第一反应是震惊——毕竟谁会想到,一家区域乳企竟然在一个季度内处置近1.3万头牛?但这恰恰说明,天润正在主动应对行业周期底部的压力。当前奶价持续低迷,上游养殖端普遍承压,去产能已成为行业共识。与其被动等待价格回升,不如趁机优化牛群结构,把资源集中到高产成母牛上,这从长期看其实是理性选择。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净利润亏损,但扣非后净利润达7,654.01万元,同比增长3.12%,经营活动现金流也保持稳健,达到4.54亿元。这意味着主业经营并未恶化,反而略有改善。真正的亏损来自战略性的一次性支出,属于“断臂求生”式的调整。
我看好它的未来,但前提是熬过这个寒冬
说实话,作为一个关注食品饮料赛道的投资者,我对天润目前的状态既担忧又抱有期待。毛利率已连续两年下滑,2025年三季度仅为16.17%,反映出成本与售价之间的挤压仍在持续。但从另一面看,公司动作频频:年产20万吨的智能工厂已投入试运营,部署了AI质检、全流程追溯等系统,还入选了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这种对数字化和品质的投入,在区域性乳企中实属罕见。
渠道方面,疆外扩张稳步推进,进入麦德龙、银座等连锁体系,电商直播也常态化运作。新品如“石榴红了”酸奶、“芭乐奶啤”也在尝试打破地域局限。这些布局都在为未来的复苏埋下伏笔。
我的判断是:短期业绩压力仍未结束,股价处于震荡下行趋势,需警惕9.90元的支撑位。但若行业需求回暖、原奶价格企稳,天润凭借更高效的牧业体系和智能化产能,有望率先反弹。现在的问题不是它做错了什么,而是能不能挺过这场周期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