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再贴切不过。有人用价格战杀得血雨腥风,有人靠技术流杀出重围,更有人玩起了“亏损式扩张”的极限操作。正如江淮汽车交出的成绩单,就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营收422亿,净利润却出现亏损。但奇怪的是,这份“亏损年报”却在业内引发了比赚钱更热烈的讨论:亏损的江淮,反而让业内竖起大拇指?为何会出现这样戏剧性的一幕,让咱们一探究竟。
亏损背后:商用车“卷”出新高度
当比亚迪用百万辆新能源车横扫市场,长城用越野SUV收割情怀时,江淮汽车同样在商用车赛道玩起了“降维打击”。2024年,全国商用车销量整体下滑3.95%,但江淮商用车却逆势暴增,全年销量23.6万辆,逆势增长幅度比行业高出4个百分点。更为突出的是,江淮新能源商用车增长64.8%,这在行业里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在燃油车主导的市场里,江淮汽车硬是用混动轻卡、纯电轻卡、纯电重卡、纯电皮卡等新能源商用车产品撕开了一道口子。更可怕的是,江淮汽车不仅在国内卷,还把战场烧到了海外,轻卡出口连续14年第一,皮卡出口量坐二望一,乘用车出口13.1万辆直接杀进全球前五。
这种“亏钱也要卷”的打法,让江淮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形成了恐怖的护城河。其秘密武器是什么?答案就藏在年报里:研发人员暴涨28.85%,研发投入占比8.23%,这两个数字在车圈里堪称疯狂。当同行还在为3%的研发占比沾沾自喜时,江淮汽车已经用真金白银砸出了技术代差。
百亿研发:江淮的“技术流”野心
在年报最显眼的位置,“研发投入34.64亿元,同比增长55.03%”的数字格外扎眼。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相当于江淮汽车每卖出1辆车,就把车价的8.23%砸进研发。更恐怖的是,加上49亿的定增,和2025年的研发投入,等于江淮这两年,研发投入高达百亿,这绝对是一场“all in未来”的豪赌。
如果有机会走进江淮汽车的技术中心,会让你误以为闯进了未来汽车实验室:L4级自动驾驶常态化运营、鸿蒙OS座舱量产装车、全域线控底盘协同控制,这些行业顶尖技术正在江淮的试验场里疯狂迭代。江淮汽车甚至搞出了个“黑科技”——自研ICDC智能底盘动态控制模块,让车辆在上下左右移动中都能实现毫米级精准控制,堪称“魔毯悬挂”的升级版。
当然,江淮汽车的技术野心远不止于此。与宁德时代联姻动力电池,和中科大共建智能网联实验室,甚至把整车域控技术拆解成230项发明专利。有业内专家戏言,江淮汽车正在用“农村包围城市”战术,从商用车芯片到乘用车算法,逐个击破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