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线涨价了,大家都想在90天内运抵美国,但生产周期长的,很难(按期)到达,很悬。”
中美90天窗口期下,接到客户电话的外贸商,正开始紧急恢复此前暂停的订单。财联社记者近期走访多家外贸公司和涉及对美出口的上市公司了解到,此次90天的窗口期对出口订单确有影响。
但面对时下所谓的“抢单狂欢”,多位从业人士表达了对这种脉冲式订单的忧虑,“未来24%的税率是否会实施还不确定,企业还是要面临关税政策反复带来的供应链博弈、订单风险等”。
而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恐慌,正驱使贸易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应对策略。
现状:补库存和应激反应
“这几天特别忙,”位于上海闵行区的一家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说,目前手里留滞的订单出掉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新的订单还在跟客户交流中。
湖南浏阳某烟花头部企业老板对财联社记者说,“现在开始有美国经销商表示可以恢复发货,但从相关准备工作做好到货从港口发出,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从中国运到美国,在途时间也需要2个月,这些货主要是去补充库存和用于圣诞季的备货。”
“税率下调之后,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订单恢复,不少都在往美国备货,在抢这三个月的窗口期备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甚至明年的货,(关税调低)短期内对跨境电商行业肯定是利好的,对短期市场信心也有一些修复。”中国电子商务专家库专家张周平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称。
此前,有第三方机构结合中国与东南亚出货数据判断,5月美国的库存将迎来首轮缺货拐点。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在4月16日公布的2025年2月新的制造业和贸易统计数据,家具、家居用品、电器和应用商店的库存周转可支撑1.61个月,服装和服装用品商店的库存能支撑2.27个月。
这场短期订单潮的背后,是两国贸易“急刹车”后的应激反应:一方面,美国零售商库存告急,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面临着短期产能弹性的考验,以及货运价格的上涨。
小商品城(600415.SH)相关负责人今日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大家都觉得贸易战可能还会继续,有很多变化,所以要抓住这个90天的窗口期,尽快把货铺过去。(义乌)发往美国的订单这两天暴涨,航运价格也提升了,我们发往美西航线的订舱价格在取消关税之前大概在1300-1400(美元/TEU),现在涨到了1700-1800(美元/TEU)。”
有货代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现在美线的20英尺集装箱小柜从12日起已经一天一个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则在关税波动期间维持了订单的稳定。
华利集团(300979.SZ)2024年85%的营收来自美国,公司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订单都很正常,没有明显大幅波动,“前期关税波动时公司订单并没有被取消或者减少,近几日订单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关税都是品牌客户承担的。”该人士同时提到,如果关税上涨,客户可能会和制造商谈判价格,而制造商的净利润空间有限,且不同盈利能力的制造商面临的压力是有差异的。公司针对对美出口已经在做风险防范准备和布局。
一位造纸公司负责人也表示销售生产一体化布局有明显优势,“我们销售前端在美国,供应链后端在国内,(销售一体化)短期内受到的冲击比较小,订单也不会突然停掉。”
变化:“美国市场风险太大了”
在关税政策反复波动中,有外贸商直言已经不再考虑美国市场。
一位纺织皮革外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说,公司原先打算4月份开发美国市场的计划已经搁浅,现在找来的美国客户也暂时不考虑接单,“这两天是有美国客户想立马下单快速出货,对我们谈不上订单激增,而且我们还是觉得(当前美国市场的)风险太大了。”此外,货运及产能的压力也是考量因素。
据公开资料显示,已调整美国直运政策的电商平台TEMU,5月15日则宣布开通中国至巴西海运专线,主要运输家具、家电等大件商品。巴西消费者可通过短视频实时查看货物装运进度,预计物流成本降低35%。
向内循环也是诸多企业考虑的解决方式,一位内衣外贸公司的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提到,“关税暂缓这几日我们(订单)变化不大。前期关税上涨最终只能靠消费者买单,我们在美的销售需要涨价。除了美国之外,我们其他地区有替代选择,中国市场的增长依然有很大空间,我们会考虑回归(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