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网 2025年04月10日 11:17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志强近期在分析当前国际形势时,提出了以“双30战略”为核心的应对建议,旨在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内需提振对冲外部冲击。结合其在2025年4月10日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及公开报告,具体建议可归纳为以下五大方向:
一、“双30战略”:结构性改革破局贸易壁垒
邢志强提出的“双30”是应对美国关税冲击的核心举措:
1. 第一个“30”:全面开放非美市场
到2030年,中国将对非美国家(地区)的关税降至零,同时取消对外商直接投资和民营企业的准入限制,并逐步淘汰国内产业补贴。这一举措旨在通过主动开放非美市场,吸引全球产业链资源,形成“去美国化”的贸易网络,降低对美依赖。
- 具体措施:
- 对“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市场实施零关税,扩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影响力。
- 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允许外资在金融、科技等领域控股经营,同时放宽民企在能源、电信等传统垄断行业的准入。
- 逐步取消对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直接补贴,转向以税收优惠和研发支持为主的间接激励。
2. 第二个“30”:内需扩容填补全球缺口
通过五年时间(2025-2030年)将国内消费提升30%(约3万亿美元),以对冲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外需萎缩。邢志强强调,内需增长需依赖三大支柱:
- 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对企业加薪部分给予税收优惠,同时加大社会保障投入,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
- 消费场景创新: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普及,发展银发经济和数字消费,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50%。
- 公共服务升级:扩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服务消费占比至45%以上。
二、短期政策组合拳:对冲关税冲击
针对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4月2日起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84%关税),邢志强建议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 财政刺激加码
增发7000亿-10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新基建(5G基站、数据中心)、保障性住房和灾后重建,预计拉动2025年GDP增长0.8-1.2个百分点。
2. 货币政策宽松
立即启动降准降息,引导4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10-20个基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出口企业现金流压力。
3. 出口市场多元化
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机电、纺织等行业,通过出口退税(将退税率提高至17%)和海外仓建设,开拓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目标在2025年内将对美出口占比从17%降至12%。
三、产业链安全:构建自主可控体系
邢志强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加速了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需从三方面强化供应链韧性:
1. 关键领域攻关
- 半导体: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规模3440亿元)重点支持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目标2025年国产设备自给率提升至30%。
- 工业母机:设立专项补贴,推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高端设备国产化,2025年国产高端机床市场份额目标从8%提升至15%。
2. 区域协同布局
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芯片-设备-材料”一体化产业集群,例如在上海临港建设半导体装备产业园,吸引ASML、应用材料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3. 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全产业链监测平台,对关键矿产(如稀土、锂)和零部件(如高端轴承、传感器)实施战略储备,确保极端情况下供应链不断链。
四、金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为应对美元体系动荡,邢志强建议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 跨境支付体系
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范围,到2025年接入银行超1000家,处理金额突破300万亿元,提升在东盟、中东等区域的结算份额至35%。
2. 离岸市场建设
推动香港、新加坡发行人民币计价国债,扩大离岸人民币债券规模至1.5万亿元,吸引主权财富基金配置。
3. 大宗商品定价
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推出人民币计价的氧化铝、镍期货合约,逐步打破美元对资源品的定价垄断。
五、长期战略:重塑全球治理话语权
邢志强强调,中国需在多边框架下推动规则重构:
1. 多边主义深化
联合欧盟、金砖国家等,在WTO框架内发起“非歧视性贸易联盟”,抵制美国单边关税政策,推动争端解决机制改革。
2. 数字经济规则
主导制定人工智能伦理、数据跨境流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