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房巷控股股东三房巷集团刚刚完成了一次“解押+再质押”的操作——2025年11月19日,其解除了5500万股股份的质押,并在同一天将其中1300万股重新质押给招商银行无锡分行。这一动作看似常规,但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却不容忽视。
根据公告,三房巷集团目前持有公司76.15%的股份,持股总数达29.67亿股。本次操作后,其累计质押股份为18.07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60.90%,占公司总股本的46.37%。值得注意的是,三房巷集团的一致行动人三房巷国贸持有公司5.14%股份且未进行任何质押。综合来看,二者合计持有的81.29%股份中,有57.05%已处于质押状态。
从资金用途看,此次新增质押是为了满足下属公司申请银行综合授信的需求。而从风险角度看,三房巷集团未来半年内需到期的质押股份对应融资余额为1亿元,一年内(不含半年内)到期的则高达9.54亿元。公司方面表示,控股股东具备履约能力,还款来源包括经营所得和投资收益,目前不存在平仓风险。
这笔账,我怎么看?
说实话,看到这个数据,我心里是有点打鼓的。虽然企业用股权质押来获取流动性本身很常见,尤其是在大型民企集团中,但当质押比例超过六成时,就得警惕潜在的资金链压力了。三房巷集团作为绝对控股方,手握近七成股份,控制权暂时稳固,可一旦市场波动加剧或行业景气度下滑,高比例质押就像一把悬着的剑。
更让我在意的是,尽管公司强调“不会影响主营业务、治理结构和控制权稳定”,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个现实:频繁的资本运作往往反映出企业在现金流管理上的某种紧张感。尤其是当前三房巷股价报收2.44元,跌幅3.56%,成交额达1.62亿,说明市场对其动向已有一定反应。
不过话说回来,三房巷国贸零质押的操作算是个积极信号,显示出一致行动人之间可能存在资源调配的空间。而且目前没有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或违规担保的情况披露,至少说明上市公司层面还没被拖入集团层面的财务博弈。
总的来说,这次解押再质押更像是例行融资安排,短期内不至于引发系统性风险。但我认为投资者仍需保持观察,特别是接下来几个季度的财报表现以及是否有进一步的质押或减持动作。毕竟,在宏观经济承压的大环境下,谁都不能保证“一切正常”会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