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屏掌控全矿动态,瓦斯光伏绿电涌动,智能配煤提质增效……山西华阳集团七元公司(以下简称七元公司)通过布局九大智能化板块、深耕清洁能源利用、升级选煤生产模式,用一系列创新实践,勾勒出智慧低碳矿山的生动图景。
数智赋能“慧”采矿
在七元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块高清大屏实时汇聚了矿井地质数据、智能采掘系统运行状态、设备故障诊断结果、智能供电监控参数、灾害防治预警信息、井下人员精准定位等各类安全、生产管控信息。从生产动态到安全态势,从设备运行到人员管理,全矿井关键核心信息一屏可视、一图掌控,为操作人员精准研判、精细管控提供了直观决策依据。
这背后,是七元公司“人控向数控、自控向智控、会采向慧采”的跨越升级,让矿井综合管理告别“经验依赖”,迈入“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新阶段。
七元公司党委副书记郭应龙表示,近年来七元公司对标和汲取国内智能化示范矿井的先进建设经验,布局信息基础设施、地质保障、智能掘进、智能采煤、智能主运输、智能辅助运输、综合保障、安全管控和生产经营管理九大方面的智能化建设,全力打造智慧低碳矿山。
传统的采煤方式多依赖人工现场操作、肉眼观察与经验判断,而且人员需要在采煤机附近、支架间等高危区域作业,事故率较高,生产波动大。
七元公司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应用5G专网技术,实现了数据、视频和通信的大采集、高传输,依托智能化控制系统,并结合AI算法,实现了地面远程联动控制、“无人工作面”和“少人巡检”的安全高效运行模式。
“与传统采煤相比,七元公司井下高危岗位人员已减少80%以上,故障停机时间下降40%,有效作业时间占比提升至90%以上。同时,设备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降低20%—30%,单位产量能耗也降低了10%—15%。”郭应龙通过一系列数据,清晰呈现了七元公司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随着智能化建设纵深推进,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犹如煤矿的“智慧大脑”,为传统能源生产注入数字新活力。“公司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整合全矿井海量数据,打造了智能化信息网矩阵,构建起‘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智能综合管控平台。”七元公司智能化办公室副主任郭振华表示,这一平台实时汇聚、深度分析各类业务多系统数据,让生产和安全状况一目了然。它不仅能够实现对矿井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协同管理,更能实现风险提前预警、应急快速响应和决策智能分析。
从全面感知态势到智能决策支撑,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的应用为七元公司矿井更多业务场景赋能,让地下开采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
瓦斯光伏绘绿景
昔日令人谈之色变的“煤矿杀手”——低浓度瓦斯,如今在七元公司化身为清洁能源新主角。
该公司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按照“发电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设计总装机规模20兆瓦,每分钟可高效利用纯瓦斯约100立方米,既为矿井生产生活提供稳定电力支撑,富余电量还能并入电网,实现了安全、经济与生态的三重效益共赢。
七元公司通风部主管王宝宝介绍,项目一期10台1000kW机组已建成投产,截至2025年10月,累计利用瓦斯纯量1592万立方米,累计发电4776万千瓦时,带来经济效益419万元。
通过“以抽保用,以用促抽”,七元公司已逐步形成“强化井下瓦斯抽采效果、促进地面瓦斯利用成效”的良性循环。这一模式不仅筑牢了煤矿安全生产防线,更让矿井资源得到最大化综合利用,为煤炭行业绿色转型注入鲜活动力。
同时,七元公司的闲置屋顶也不再“赋闲”,而是成为产出清洁能源的“绿色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585.8千瓦,预计年发电量超365万千瓦时以上。”七元公司机电动力部主管张文帅介绍,七元公司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职工公寓楼顶安装智能光伏发电系统,不仅能保障矿区办公、生活区域的用电需求,每年还可减少电费支出18.25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余吨,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
智能配煤亮品牌
“500万吨/年的现有规模,500万吨/年的二期预留建设规模,部分公辅系统按1000万吨/年的规模建设。”七元公司副总工程师庞伟表示,公司选煤厂通过智能化改造与精细化运营,让原煤不断增值。
围绕“精细化配煤、定制化生产、菜单式供应、一站式直达”目标,选煤厂通过智能配煤系统,利用智能灰分仪实时检测,计算机精准计量,合理调整掺混比例,守住商品煤质量“生命线”。“一方面,选煤厂按照客户需求实时调整洗选和配煤方案,实现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为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菜单’,客户可按需灵活选择所需煤种。”庞伟说。

图为选煤厂自动化工艺流程
从原煤入厂到商品煤装车,七元公司还建立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质量监控系统,通过系统优化改造与新品种开发,“阳优”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为煤炭产品提质增效注入持久动力。
“以‘科技赋能安全、智能驱动高效’为核心,七元公司将‘向智而行、乘数而上、加数奔跑’,努力打造智慧低碳矿山。”谈及下一步发展时,郭应龙表示,七元公司一方面将聚焦智能化应用深耕细作,另一方面结合矿井安全、生产、经营和能效发展需求,推进智能化系统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