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幸福”,600340.SH)股价上演“过山车”行情,股价从11月10日2.23元低位启动,连获四连板后于19日触及3.64元高位,累计涨幅超50%。股价强势行情背后是华夏幸福预重整受理及金融债务重组落地的利好消息。
然而,“平安系”董事王葳于11月19日突曝异议,直指预重整公告未履行董事会程序,已向监管投诉。这一程序争议迅速引发市场反应,20日股价暴跌9.01%至3.13元/股,21日更是跌停。叠加三季度以来的业绩持续萎缩等情况,董事质疑为华夏幸福的债务问题解决增添了新的变数。
对此,业内专家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程序瑕疵或暴露治理漏洞,华夏幸福化债转折能否兑现,尚待合规性修复与多方共识达成。华夏幸福需要快速拿出一个多方认同的化债模式,否则时间越拖越容易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
而11月21日,华夏幸福董事冯念一向《华夏时报》回应相关争议时称,债权人申请预重整无需经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审议,符合上交所相关规定,不存在绕过董事会的情况;他强调董事应恪守忠实勤勉义务、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重,预重整是公司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机会,呼吁各方相向而行。
化债迎来关键性转折?
11月初,华夏幸福股价处于相对平稳的低位运行状态,11月10日收盘价为2.23元,换手率、成交额维持低位,市场交投相对冷淡。11月中旬起股价启动快速上涨行情。
而11月13日股价从2.24元开盘上涨至2.49元,涨幅11.16%;14日以2.74元涨停收盘;11月17日,华夏幸福的股价以3.01元涨停收盘,实现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当日封单资金达5.72亿元,占流通市值4.88%,换手率1.61%,成交额1.88亿元。
11月18日,华夏幸福股价开盘3.16元,上演“准地天板”行情并达成4连板,涨幅9.97%,收盘价3.31元;19日,华夏幸福股价触及3.64元涨停价后有所回落,最终收盘价3.44元,当日涨幅3.93%。
对于华夏幸福股价的连续上涨的原因,市场普遍将目光投向了华夏幸福的预重整的受理和债务重组进展。
一直致力于“化债”的华夏幸福,其债务问题终于进入了司法力量的范畴。11月16日晚,华夏幸福发布公告宣布被债权人龙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申请预重整,同时,预重整案被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廊坊中院随后还指定华夏幸福司法重整清算组担任公司预重整期间的临时管理人。
根据公告,申请人龙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华夏幸福的市政工程施工总包。华夏幸福尚欠付申请人的工程款余额4,171,632.18元。经反复催告,华夏幸福均未能向申请人清偿该笔债务。
而历经数年的债务重组计划完成已近在眼前。据11月17日晚华夏幸福发布的公告,截至2025年10月31日,华夏幸福《债务重组计划》中金融债务通过签约等方式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约为1926.69亿元。这在《债务重组计划》2192亿元金融债务总额中的占比已经超过87.9%。
不过,华夏幸福的债务问题仍不容小觑,逾期债务金额仍在攀升。据公告资料,2025年10月单月,华夏幸福新增未能如期偿还的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债务5.63亿元。截至10月31日,累计未如期偿还债务金额达245.69亿元(不含利息)。
质疑增添重整不确定性
然而,当大家对华夏幸福的未来浮想联翩的时候,华夏幸福的“平安系”董事王葳,却于11月19日晚间针对公司预重整相关公告公开发表声明提出异议。
王葳称对11月17日华夏幸福发布的预重整公告完全不知情。华夏幸福发布公告前,既没有通过任何形式告知她、提供相关文件资料,也没就预重整事项征求其意见,更未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该事项。王葳认为公告发布完全绕过了自己,严重违反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公司治理的基本程序。
同时,王葳表示,已于公告发布当日第一时间以邮件形式向公司提出问询,但经多次催告,华夏幸福未回复。不认可该公告的发布程序及相关表述,华夏幸福对预重整事项是否无异议应经过董事会审慎研究审议表决后提交股东会表决。王葳还表示已就相关情况向监管部门投诉。
王葳是典型的“老平安人”,资料显示,王葳曾任平安银行济南分行行长助理,之后调任平安银行能源金融事业部,担任总裁助理、副总裁等职,还出任过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副首席风险专家,深度参与金融资产风险处置等核心工作;2023年1月,王葳开始兼任华夏幸福董事,同年3月成为平安系在华夏幸福董事会中的唯一代表,参与华夏幸福的重大事项决策与公司治理。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在本次预重整问题上提出异议,王葳还曾在今年8月份,针对华夏幸福2025年半年度报告相关议案以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投出反对票,反对的理由为“置换贷处理不审慎”。
预重整受到董事的质疑,让华夏幸福的重整增添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市场也迅速给出了反馈。到11月20日,华夏幸福股价强势走势已经明显回落。当日,华夏幸福盘中最高触及3.57元,随后股价持续走低,最低下探至3.10元,最终收盘价为3.13元,相较于前一交易日3.44元的收盘价,跌幅达9.01%。21日,华夏幸福股价更是跌停。
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华夏幸福预重整引发董事王葳异议,这一事件凸显出公司治理与程序合规的关键问题。即便是为了保证高效率推进,上市公司的一些重大的事项决策还是需遵循董事会议事规则。若确实出现程序缺失,可能对投资者或客户产生误导。
严跃进认为,华夏幸福面临严峻业绩与债务压力,包括销售数据和财务数据等都还面临压力。预重整本是寻求转机的举措。程序瑕疵本质上说明各方意见可能未协调一致,这可能会使得重整工作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华夏幸福目前应正视董事异议,对预重整程序进行全面审查与纠正,确保决策程序合法合规。当前,华夏幸福需要快速拿出一个多方认同的化债模式,否则时间越拖越容易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化债难度或进一步加大。”严跃进坦言道。
目前,华夏幸福的业绩持续萎缩,核心业务短期内难以实现有效转圜。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华夏幸福营业收入38.82亿元,同比下降72.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8.29亿元,同比扩大338.67%,前三季度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30.44%暴跌至8.96%。
不过,11月20日晚间,华夏幸福发布了《关于公司被债权人申请预重整及重整的专项自查报告》,披露其已进行了多方位的自查,并提到“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不存在其他违反证券监管法律法规,导致公司丧失重整价值的情形”。
对于相关争议,11月21日,华夏幸福董事冯念一回应《华夏时报》记者称:“上市公司预重整有两种申请模式,一种是被债权人申请,一种是上市公司主动申请。被债权人申请的不需要开董事会、股东会;只有上市公司主动申请的,才需要提交董事会、股东会审议,这是上交所《自律监管13号指引》第九条明确规定的。对于债权人申请的,公司无论是否对申请有异议,最终均应由法院判断是否受理预重整,公司无权决策,更谈不上需要提交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我本人在公告对外发布前也并不知悉,但作为董事,我非常理解这是信息披露的基本常识,并不存在绕过董事会的情况。”
“董事对公司负有忠实勤勉义务,应从公司利益最大化出发考虑问题。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了,预重整是公司彻底化解债务风险、实现脱困发展的一次极为难得机会,有利于保护广大债权人及全体股东,如果被任意推翻,错过了这次机会,公司可能就再难恢复生机,我相信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公司始终愿意和股东保持沟通,各方相向而行。”冯念一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