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工程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于今日举行,管理层首次系统披露了公司在营收、利润、新签合同、国际化布局以及绿色转型方面的关键数据。这场面向投资者的线上交流,不仅展现了公司当前的基本面状况,也释放出其在“双碳”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持续转型升级的明确信号。
在本次说明会上,财务总监于清进透露,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2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3亿元。这一盈利水平反映出企业在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方面正逐步改善。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达992.16亿元,同比增长5.25%,其中新兴业务合同额达到280.15亿元,占比接近三成,显示出业务结构正在向高附加值领域倾斜。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03.65亿元,资金储备充足,为后续项目执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际市场拓展成为另一大亮点。总经理王新革介绍,前三季度境外新签合同额252.64亿元,占总额的25.46%,并在阿联酋、伊拉克等地成功签约多个“一带一路”沿线油气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巩固了中油工程在中东市场的影响力,也体现了其作为国家级承包商在全球能源建设中的竞争力。此外,公司近期首次以独立展商身份亮相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品牌认知度。
面对行业普遍关注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项目周期风险,管理层强调已建立穿透式经营风险预警机制,并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强化对分包商和供应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而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公司坚持“以收定支”,加强账款回收,并保持多元化融资渠道,确保流动性安全。
绿色转型不是口号,而是技术储备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新革提到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不仅具备风光气储一体化大型能源基地的建设能力,还在氢能、地热、绿氢、绿氨、绿色航煤等方面形成系列技术体系。这说明中油工程并非简单追逐政策热点,而是在传统油气工程优势基础上,真正构建起面向未来的综合能源服务能力。这种从“传统工程商”向“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可能是它在未来五年拉开差距的关键。
不过我也注意到,尽管基本面稳健,市场反应却相对冷淡。截至今日收盘,中油工程股价报3.53元,下跌1.94%,成交额1.45亿元。或许投资者仍在观望这类重资产、低估值国企的改革节奏与盈利弹性。但我认为,在全球能源格局重构、中国“走出去”战略深化以及国内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速的多重背景下,像中油工程这样兼具执行力、技术和海外经验的企业,长期价值仍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