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工程最近搞了个大动作——两笔海外重点项目终于正式签了合同,合计金额超217亿元人民币。这笔钱,正是此前公司定增募资59.13亿元所明确投向的重点工程。市场本就关注这家央企背景的能源建设巨头能否在海外复苏中抓住机会,这次落地无疑释放了一个关键信号:项目推进开始进入兑现期。
海外大单落地,定增资金精准投向
这两项合同分别是阿联酋LNG输送管线项目,合同额约36.88亿元人民币;以及伊拉克海水管道项目,规模高达180.32亿元。尤其是后者,占到了今年前三季度境外新签合同总额的七成以上,足见其分量之重。而根据公司早前公告,拟向中国石油集团发行16.75亿股A股,募资59.13亿元,资金用途明确指向这两个海外项目。如今合同签署完成,意味着定增资金将有望按计划注入,推动项目进入执行阶段。
从整体经营来看,中油工程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75.3亿元,同比增长12.4%,但归母净利润为5.2亿元,同比下降17.2%。三季度单季净利更是下滑近五成。天风证券指出,利润承压主要源于部分海外管道与储运项目效益不及预期,叠加财务费用、信用减值等上升。这说明,尽管订单在增长,但执行层面仍面临挑战。
不过也有亮点。公司今年前九个月累计新签合同达992.16亿元,同比增长5.25%。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兴业务和未来产业新签合同占比已达28.23%,达到280.15亿元,首次成为第一大业务板块,超过了传统的油气田地面、管道储运和炼化工程。这一结构性变化,可能预示着公司在传统能源基建之外,正在向新能源、低碳技术等领域拓展布局。
我怎么看这家公司?
说实话,我对中油工程的态度是“谨慎乐观”。一方面,它的基本面确实受海外项目波动影响较大,尤其像伊拉克这类地缘复杂区域的工程,执行风险、汇率风险、回款周期都是现实问题。三季度利润大幅下滑也提醒我们,签单不等于赚钱。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这次定增资金锁定具体项目的做法值得肯定。相比泛泛地“补充流动资金”,这种“专款专用+实名制项目”的安排,提升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可追踪性,也增强了投资者信心。而且两个项目都位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阿联酋代表高端市场突破,伊拉克则是传统优势市场的延续,战略布局清晰。
更重要的是,新兴业务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说明公司并非固守传统油气赛道。虽然目前还没体现在盈利上,但长期看,这是转型的关键一步。
当前股价3.56元,跌幅2.73%,成交额2.04亿,市场反应相对冷静。但我认为,在全球能源基础设施仍具刚性需求、中国油服企业出海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油工程作为中石油体系内核心工程平台,具备一定的估值修复潜力。天风证券维持“买入”评级,我虽不盲从,但也认同其长期逻辑正在逐步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