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股份的供货范围覆盖电子材料、智能装备及电子部品三大核心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光通信、新能源、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多个高增长行业,具体包括以下维度:
一、电子材料领域
1. 磁性材料
应用场景:软磁铁氧体磁芯全球市占率第二(15%),高频低损耗产品支撑特斯拉Model Y电驱系统、比亚迪刀片电池及华为数据中心电源模块。高压快充充电桩磁芯市占率超40%,适配新能源车800V高压平台需求。
客户:特斯拉、比亚迪、华为、英飞凌、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
技术突破:开发出适配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伺服电机的高频低损耗材料,2025年已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
2. 蓝宝石材料
应用场景:全球前三供应商,4英寸晶片月产能60万片,产品用于苹果iPhone摄像头盖板(占其采购份额30%)、华为智能手表屏幕及Mini LED显示衬底。
技术创新:联合国内外大厂推进蓝宝石基铌酸锂复合材料产业化,用于3D堆叠封装载盘及下一代光学调制器,预计2026年相关业务营收突破5亿元。
新兴领域:布局AR眼镜光基应用,蓝宝石导光块已通过头部厂商验证。
3. 压电晶体材料
应用场景:8英寸掺铁钽酸锂晶体量产填补国内空白,直接供应华为、中兴5G基站射频滤波器;12英寸铌酸锂晶片获中际旭创1.2亿元2025年Q4订单,用于800G/1.6T光模块。
技术地位:联合清华大学研发的5G压电晶片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打破日本住友、信越化学垄断。
新兴应用:8英寸钽酸锂晶体用于国盾量子量子通信设备,支撑光子集成电路开发。
二、智能装备领域
1. 晶体生长设备
产品:蓝宝石长晶炉产能1000台/年,支撑自身4700吨晶体产能,同时向三安光电、华灿光电等客户提供定制化设备。
技术突破:碳化硅长晶炉进入中芯国际供应链,适配车规级IGBT芯片生产;8英寸GaN晶体生长设备交付中芯集成,单价2300万元。
2. 粉体成型设备
产品:伺服压机市占率超30%,应用于磁性材料、硬质合金、陶瓷等领域,2025年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25%。
客户:长电科技采购晶圆级封装(WLP)用磁性材料压机,订单金额1.8亿元。
3. 固态电池设备
产品:硫化物电解质烧结炉获宁德时代、辉能科技订单,2025年目标订单3亿元,切入全固态电池赛道。
技术协同:与赣锋锂业签订5.2亿元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合作订单,包括硫化物电解质沉积设备、全固态叠片机等。
三、电子部品及其他领域
1. 光电器件
应用场景:光模块用薄膜铌酸锂晶片通过中际旭创、新易盛验证,联合开发1.6T光模块调制器,2025年Q4订单目标1.2亿元。
技术优势:成本较日本住友低25%,产能规模全球前三,420万片/年产能支撑AI算力需求爆发。
2. 储能温控
产品:为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提供液冷散热方案,适配-40C至55C全气候环境,2025年储能温控业务营收增长32%。
技术突破:芜湖20GWh液冷基地一期投产,磁性材料年产能增至8万吨,可满足未来3年新能源市场需求。
3. 消费电子部件
产品:蓝宝石手表盖板、心率背盖供应华为P70系列及智能眼镜镜腿支架,光学透射率达90%以上。
技术特性:高硬度(莫氏硬度9级)、耐划伤性能满足高端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需求。
四、新兴市场布局
1. 低空经济:开发适配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轻量化磁性材料,通过航空级认证测试。
2. 卫星通信:为中国星网低轨卫星提供射频滤波器用钽酸锂晶片,2025年相关业务营收增长120%。
3. 机器人:高频低损耗磁性材料适配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已进入埃斯顿、汇川技术供应链。
技术壁垒与竞争优势
• 产业链垂直整合:从材料研发、装备制造到部件生产全链条覆盖,例如蓝宝石长晶炉自研率超80%,显著降低成本。
• 国产替代突破:8英寸钽酸锂、12英寸铌酸锂晶片实现进口替代,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打破日本住友、信越化学垄断。
• 客户绑定深度: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38%,与中际旭创签订三年30万片/年铌酸锂晶片长协,锁定核心订单。
综上,天通股份凭借“材料+装备+部品”的全产业链布局,深度绑定特斯拉、华为、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在光通信、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形成显著竞争优势,同时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等新兴赛道,未来增长潜力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