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小海去年二季度执掌上海家化(600315.SH)以来,这家老牌日化化妆品公司仍处于调整阵痛期。
2024年,上海家化实现营收56.79亿元,同比下降13.93%,归母净利润-8.33亿元,同比下降266.60%,扣非净利润-8.38亿元,同比下降366.41%。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前一年(2023年)公司营收65.9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盈利的5亿元。
对于业绩巨亏,上海家化表示,主要源于公司2024年对前期收购的婴童护理产品及母婴喂养产品业务(海外业务汤美星)形成的商誉计提了6.13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而针对国内业务,公司主动实施战略调整举措,比如百货渠道主动降低社会库存及闭店使得开票收入减少、线上经销商代理模式转自营模式形成退货、线下销售部架构调整等,也影响了2024年业绩。
上海家化董事长林小海在4月25日的线上业绩说明会上进一步表示,过去一年,公司整体“深蹲”,是为了未来蓄力,“过去多年,公司积累下来的历史问题,在2024年基本出清解决,(2025年)第一季度末调整接近尾声,这对于公司轻装上阵,面向未来非常重要,希望新的财年,公司业务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
汤美星计提6亿元商誉减值
亏损超8亿元,可以说2024年是上海家化近年来业绩最为承压的一年。
梳理近五年财报可知,2020年-2023年,尽管公司营收有所波动,但归母净利润均保持正向增长,分别为4.30亿元、6.49亿元、4.72亿元、5.00亿元,而2024年直接亏损8.33亿元。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家化以“聚焦核心品牌、聚焦品牌建设、聚焦线上、聚焦效率”为发展战略,推动了一系列组织变革和业务调整。
目前,公司业务板块包括个护(含六神、美加净品牌)、美妆(含玉泽、佰草集、双妹、典萃品牌)、创新(含启初、家安、高夫等品牌)、海外(汤美星)。
其中,美妆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10.50亿元,同比下降29.81%,下滑明显,创新业务同期实现营收8.30亿元,同比下降19.38%,以汤美星为代表的海外业务同期实现营收14.15亿元,同比下降11.43%,而个护业务相对稳定,实现营收23.79亿元,小幅下降3.42%。
2024年年报进一步披露,上海家化海外子公司Abundant Merit Limited(含汤美星业务)实现营收14.17亿元,净利润则为-7.14亿元。
上海家化提到,因公司海外业务受海外低出生率、婴童品类竞争加剧和经销商降低库存等因素持续影响,导致收入及毛利同比下降,因此对前期收购的婴童护理产品及母婴喂养产品业务(海外业务汤美星)形成的商誉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了相应商誉减值损失。
具体数据为,公司商誉从2023年期末的20.87亿元下降至2024年期末的14.86亿元,商誉减值了6亿元左右。
大力度打折清理库存
除了海外业务不及预期,在国内业务方面,上海家化主动实施战略调整举措,对当期收入、利润产生较大程度不利影响,包括:百货渠道主动降低社会库存及闭店使得开票收入减少、线上经销商代理模式转自营模式形成退货、线下销售部架构调整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家化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采取打折促销清库存的销售策略,并延续至2025年一季度。

(图片来源于上海家化公告)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个护产品平均售价同比下降25.06%至5.93元/支,美妆产品平均售价同比下降39.16%至7.20元/支;创新产品平均售价同比下降25.34%至8.08元/支;海外产品平均售价同比下降10.80%至11.22元/支,均在不同程度上打了折扣。

(图片来源于上海家化公告)
在此基础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个护、美妆、创新产品的售价分别下降13.40%、65.42%、31.19%,尤其是美妆产品打折力度明显,公司对此解释,“主要受佰草集部分产品降价及清理库存的影响。”
“主动作出价格调整的,主要是佰草集旗下的‘太极系列’,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该系列存在定价虚高,依赖促销和赠品转化的问题,因此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尤其是在‘双11’期间,公司下调这一系列产品价格,也减少了赠品投入。”上海家化董事长林小海在线上业绩说明会上解释,在价格调整后,佰草集的毛利率并没有显著变化,转化率得到了提升。
与此同时,上海家化也对部分品牌产品线进行了库存清理,导致了客单价下降。
“在2024年第四季度之前,公司系统在库的SKU(最小存货单位)超过1万个,目前减少了7000个左右,这些库存被集中清理,也带来了公司产品整体客单价的下降”,林小海提到。
坚定线上化转型,线下拓展新兴渠道

(图片来源于上海家化2024年年报)
在渠道端,上海家化表示,整体大方向依然是坚定推动线上化转型,在线上渠道重点突破兴趣电商,发展新兴电商,稳固平台电商;同时,在线下渠道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性调整举措。
那么,过去一年,公司线下线上渠道调整的成效如何?
从收入贡献看,线下渠道依然是上海家化占比更高的来源,2024年贡献营收31.36亿元,同比下降16.97%,毛利率减少4.09个百分点;同时,线上渠道贡献营收25.39亿元,同比下降9.66%,但毛利率增加1.80个百分点。
上海家化提到,针对线下百货渠道的布局,公司果断关闭了经营效率低下、持续亏损的门店;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渠道,2025年一季度新增100+家新客户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在此过程中,林小海强调聚焦线下效率的重要性,“比如O2O、社区团购、零食店等等新兴渠道,上海家化以前并未涉足这些领域,现在我们已经有专业团队与这些公司对接,希望为新兴渠道和客户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业绩增长。”
针对线上化转型,上海家化除了已将部分线上经销业务由代理模式转为自营模式, 也继续加强电商能力建设,根据不同电商平台的特点,深入匹配相应的产品矩阵。
上海家化透露,2025年一季度,公司线上收入获得两位数提升。
但从最新的数据看,上海家化的调整仍需时间证明: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04亿元,同比下降10.59%;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15.25%;扣非净利润1.92亿元,同比下降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