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最新披露的三季报呈现出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2.26亿元,同比下降2.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57亿元,同比下降17.45%。但若将视线聚焦于第三季度单季表现,则发现营收533.24亿元,同比增长5.52%,净利润30.35亿元,同比增长3.96%。这种“季度环比改善,但累计同比下滑”的业绩态势,恰是全球化工行业当前面临的共同挑战的缩影。
细究经营数据,一个结构性变化值得关注:石化系列产品在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93.19亿元,首次超越聚氨酯系列的551.43亿元,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与此同时,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收入达到238.11亿元,增速领跑三大主业。这种业务结构的演变,显示出万华化学正在从过去依赖聚氨酯单一主业的模式,向多元化产业布局转型。
利润波动的背后,是主要产品价格普遍承压的现实。根据公司经营数据公告,2025年三季度纯MDI市场均价约18300元/吨,聚合MDI市场均价约15200元/吨,TDI市场均价约14700元/吨,软泡聚醚市场均价约8000元/吨。石化系列产品中,山东正丁醇价格同比下跌20.57%,丙烯酸丁酯价格同比下跌15.64%。产品端价格的普遍下行,直接挤压了利润空间。
然而,原材料端价格的更大降幅为公司提供了缓冲。三季度纯苯均价5905元/吨,同比下跌30.05%;5000大卡动力煤均价597元/吨,同比下跌20.61%。这种原材料与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解释了为什么在利润承压的情况下,万华化学的整体毛利率仅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万华化学的扩张步伐并未停歇。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达到3283.24亿元,较年初增长11.93%;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合计近1900亿元,较年初增长4.37%。这种逆周期的资本开支,体现在公司持续推进的产能布局上:烟台产业园项目全面建产投产,120万吨/年乙烯二期一季度投产;蓬莱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丁字湾万华绿电产业园启动建设。
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万华化学直接投资新建约15家子公司(含合资),而2023年仅为2家,扩张节奏显著加快。这些新公司的注册地多集中在万华化学大型基地所在地,经营范围涵盖新材料生产、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为即将投产的新产能做好承接准备。
从财务指标看,公司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26%,同比下降2.84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0.22亿元,同比下降11.83%。但融资活动现金流净额达到186.91亿元,显示公司仍在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扩张。流动比率0.67、速动比率0.49的指标,则反映出公司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压力。
观察股东结构变化,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下降1.007个百分点。这种内外资机构持仓的此消彼长,或许反映了不同资金对化工行业周期位置的不同判断。
万华化学当前的表现可视为一次压力测试,检验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力。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仍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和市场开拓力度,既可能为后续复苏储备动能,但也面临着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风险。公司提出的“今年冲刺全球500强、五年进全球化工前三”的年度战略目标,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将面临更大考验。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