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Q3净利逆势增长,市场却为何不买账?
万华化学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30.35亿元,同比增长3.96%,营收为533.24亿元,同比增长5.52%。这一数据在当前化工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亮眼。公司同步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聚氨酯系列实现收入551.4亿元,石化系列达593.2亿元,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也贡献了238.1亿元收入。尽管部分产品价格同比下滑,但公司通过成本控制和产业链协同,实现了利润端的正向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纯MDI均价维持在18,300元/吨左右,TDI因供应偏紧均价达14,700元/吨,支撑了聚氨酯板块盈利能力。而石化类产品如丙烯、丁醇、PVC等价格普遍下跌,拖累整体收入表现。不过,原材料端的大幅降价——纯苯同比下跌30.05%、煤炭下跌20.61%、丙烷丁烷分别下降超9%和11%——有效缓解了成本压力,成为利润修复的关键因素。
增利不增收的背后,是周期底部的韧性还是暂时喘息?
看到这份财报,我的第一反应是:在行业寒冬中还能实现净利增长,实属不易。但我也不得不问一句:这究竟是反转的信号,还是周期底部的一次短暂反弹?
从数据看,前三季度累计营收同比下降2.29%,净利润更是下滑17.45%,说明全年基本面仍在调整通道中。Q3单季盈利回升,更多得益于低成本红利而非需求强劲复苏。尤其是石化板块价格全面走弱,反映出终端消费仍显疲软。这种“增利不增收”的格局,本质上是成本降幅大于售价降幅的结果,可持续性值得警惕。
更让我关注的是市场反应——当日股价下跌2.04%,主力资金净流出2.23亿元,近五日持续呈净流出状态。技术面显示股价处于中轨与下轨之间,空方占优,短期压力位在68.80元。这意味着投资者并未因季度利润增长而乐观起来,反而可能趁利好出货。
我怎么看万华化学的未来?
我认为,不能因为一个季度的利润回暖就断言拐点已至,但也没必要忽视这家公司的长期价值。万华化学依然是国内化工领域少有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MDI产能全球领先,C3/C4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且已在锂电池材料(如NMP、磷酸铁锂)等领域完成布局,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政策层面,“十五五”强调科技自立与高端制造,特种化学品、新能源材料正是重点支持方向。只要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地产与工业需求回暖,万华的基本面修复仍有空间。
但短期来看,经营性负债占比高、主力资金持续流出、股东户数增加导致筹码分散,都是现实压力。我倾向于认为,当前股价更多反映的是对周期底部的博弈,而非趋势性反转。
所以我的看法很明确:现在不是追高的时候,但可以开始关注。如果后续能观察到下游需求实质性恢复、库存周期触底回升,叠加股价守住60.60元支撑位,则中期配置机会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