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刚刚交出了一份看似平淡却暗藏韧性的季度答卷: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0.35亿元,同比增长3.96%。在化工行业整体承压、多数同行利润下滑的背景下,这份正增长显得尤为珍贵。同期,公司营收达533.24亿元,同比增长5.52%,而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为91.57亿元,同比下降17.45%,说明Q3已是连续调整后的明显回暖信号。
从经营数据来看,万华化学的业务结构依然稳固。前九个月,聚氨酯系列贡献收入551.4亿元,石化系列达593.2亿元,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也实现了238.1亿元的销售收入。尽管石化类产品价格普遍下行——比如山东丙烯酸丁酯同比跌超15%,MTBE跌近20%,但成本端的压力也在同步缓解。纯苯均价同比下跌30.05%,煤炭和丙烷等主要原料价格均显著回落,这为公司维持毛利率提供了空间。尤其是TDI因供应紧张带动价格坚挺,软泡聚醚受益于汽车需求增长,显示出公司在周期波动中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对冲风险的能力。
看到这份财报,我第一反应是:不容易。今年上半年,万华化学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机构股东也在减持,市场情绪一度偏冷。但Q3能逆势增长,说明其一体化产业链的优势正在显现——上游原料成本下降红利被有效传导,而非简单地被低价竞争吞噬。更让我关注的是,公司在锂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NMP、磷酸铁锂等项目投产,正逐步打开第二成长曲线。虽然当前业绩主力仍是传统板块,但这些新业务未来有望成为估值提升的关键支点。
不过我也保持清醒。当前股价61.45元,低于筹码平均成本64.69元,主力资金近期持续流出,反映出短期信心仍待修复。股东户数增加、机构持仓分散,也说明散户参与度上升,博弈氛围加重。但从长期看,“十五五”规划明确支持高端制造与新材料发展,政策方向与万华的战略高度契合。再加上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500亿元,展现出极强的股东回报意识。
所以在我看来,万华化学不是爆发型选手,而是化工领域的“长跑冠军”。它用扎实的运营能力和前瞻布局,在周期底部稳住阵脚。这一次Q3利润微增,或许不是一个转折点,但至少是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