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勇
五月的丹东,春意正浓。鸭绿江畔的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海汽车”)院内花繁树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公司办公楼顶的“黄海汽车”大型LOGO,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5月8日下午,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股份”)2024年度股东会就在这里召开。

(黄海汽车办公楼摄影/李勇)
曙光股份是一家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汽车制造企业,公司主营汽车整车和汽车车桥两大业务板块,拥有“黄海汽车”和“曙光车桥”两大中国名牌。鸭绿江畔的黄海汽车就是公司整车制造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当日下午,《证券日报》记者在院内见到,多款皮卡、客车、特种车都陈列在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其中就有前期出口到南美地区并受到客户好评的皮卡汽车。公司相关负责人指着不远处的生产车间向记者表示:“目前生产很饱满,订单情况也很好,最近一段时间,工人们周末都在加班。”

(黄海汽车办公楼前展示的整车产品摄影/李勇)
相比如今的良好态势,几年前的曙光股份,也曾深陷危机。
因前实控人强推的关联交易,曙光股份2021年度内控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否定意见,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此次关联交易还引发了控制权之争,曙光股份经营受到巨大冲击,业务持续萎缩,利润大幅亏损。
此后的2022年度和2023年度,因触及“内部控制非标意见”以及“连续3个会计年度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等情形,曙光股份股票继续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的“ST帽子”一戴近3年。
2023年下半年,曙光股份迎来了转机。北京维梓西咨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通过司法竞拍的方式取得曙光股份控制权,结束了影响公司多年的控制权之争。随着新实控人的入主以及董事会、监事会的全面换届,曙光股份发展重回正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公司经营持续恢复。
曙光股份前期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整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9.24%和66.40%,车桥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9.48%和19.57%。在主要产品产、销量提升的同时,公司产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其中,新能源车桥产、销量在全部车桥产品中的占比已由2023年的约三成上升到了2024年的近五成。
数据显示,2024年,曙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4.75亿元,同比增长8.20%,这也是自2021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首年实现正增长。同时,公司净利润大幅减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营运资金也同比明显改善。
2024年,曙光股份还通过司法调解的方式妥善解决了前期关联交易事项影响,完成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
随着相关风险的出清和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的全面消除,在2024年年报披露后,曙光股份及时向交易所提出了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并很快获得批准。2025年4月21日,曙光股份股票正式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实现“摘帽”。这也意味着曙光股份彻底摆脱了困扰公司多年的发展危机。按公司前述负责人的话来说,曙光股份实现了“新生”,重现“曙光”。
据曙光股份前述负责人介绍,未来,公司将坚持以新能源整车与底盘系统为战略方向,坚持“双轮”驱动,整车和零部件协同发展,持续聚焦核心产品和业务,全面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努力成为一流的国际化商用车集团和国内一流的智慧底盘制造商。
新实控人入主后,公司持续推进对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及投产,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公司面临一定的营运资金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曙光股份资产负债率为61.09%。2024年公司财务费用为3166.67万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超五成。
为尽快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曙光股份实控人还将以现金认购的方式参与公司的定增计划。根据曙光股份前期披露的增发预案,公司实控人之一梁梓拟以现金的方式认购增发股份,为公司注入资金3.3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同时,此次定增也将进一步提高控股比例,稳固实控人的控制权。
曙光股份前述负责人还表示,此次定增已经通过了股东会审议,目前仍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未来发行完成后,公司的资金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后续在业务布局、人才引进、新产品研发投入等方面将进一步进行战略优化,有利于公司未来业务的健康、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