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间,钱江水利(600283)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2亿元,同比增长4.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4.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42.14%;公司收现能力大幅提升,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5.83亿元,同比增长46.5%。
2024年,钱江水利整体生产经营稳中有序,实现售水量44010万吨,同比增长4.26%,营收同比增长5.03%;污水处理量23620万吨,同比增长55.17%,营收同比增长95.53%;供水水质合格率、污水处理排放达标率均达100%。同时,公司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一方面加速业务布局,省内深挖属地资源、省外大胆开拓;另一方面顺应时代趋势,全力推进数智化转型,借前沿科技赋能,实现运营管理的精准高效,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5元(含税)现金红利,派发现金总额1.40亿元,分红比例高达65.14%,以真金白银彰显发展自信,传递出携手股东共享发展成果的诚意。
全国化进程加速,版图持续扩张
钱江水利主要从事自来水生产供应、污水处理、市政水管道安装等业务。从原水到终端用水,公司已构建了完备的水务全产业链,并形成了“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排水一体化、投建营一体化、园区污水处理、轻资产委托运营”等特色业务板块。2024年,公司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在省内外积极开疆拓土,积极推动全国化进程。
在浙江省内,钱江水利凭借现有的优势属地资源,不断向外辐射延伸,致力于填补业务空白区域。报告期内,公司顺利摘牌浙能玉环开化项目,首次实现对浙江省全部11个地市100%全覆盖;实现了玉环水务项目二期、舟山湖泥海淡和永康芝英等项目落地。公司积极顺应市场趋势,大力扩张运维业务,截至2024年末合计总规模达到67.7万吨/日,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省外布局同样可圈可点,拓展广东、福建、湖北等区域。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中标广东东源县农村集中供水县域统管服务项目,正式打入广东供水市场,对后续华南地区业务拓展意义重大;实施了南平市浦城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项目以及福州市长乐区直饮水合作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福建省水务市场的影响力。近期,公司与湖北省黄冈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首创合资模式发展水务全产业链,共同推进黄冈市水务及相关业务拓展。
此外,钱江水利聚焦国家战略,将农饮水与直饮水设为重点领域,培育增长点。农饮水业务全年新增8个运维项目,规模约29.31万吨/日,还通过建研发基地、办培训交流活动强化集成能力;直饮水业务全面布局,成功落地永康二院、永康卫校、杭州楚环商务楼3个项目,投资353.3万元,稳步迈向特色直饮水品牌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公司完成2023年度非公开发行工作,募集总额5.81亿元投入胡村水厂等七个建设项目,上述项目建成完工后,将新增供水规模34万立方米/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日。募投项目中,胡村水厂一期、江阴港城污水厂一期,常山华侨城污水厂提标改造三个项目在2024年内竣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岱北水厂、登胜水厂、独山港工业水厂三期、永康污水厂五期处于工程,将于2025年如期竣工投产。
数智化升级,全力打造水务现代化标杆引领企业
近年来,水务行业智能化转型步伐日益加快,钱江水利紧跟时代潮流,将智能化全面融入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全力打造水务现代化标杆企业。
在智慧水务核心领域,公司多点突破,成效显著。数据治理层面,搭建起数据治理平台并制定数据标准,保障数据资源在安全框架内顺畅流动,深度挖掘数据背后潜藏的价值,为运营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智慧水厂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重点突破方向。公司精心规划专项方案,围绕多个工艺段进行智慧化探索,对反冲、曝气、排泥多个重点工艺段探索攻坚,形成智慧水厂建设全流程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还将陆续引入AI驱动无人巡检机器人、智慧加药工艺包、智能配泵平台、数字孪生平台等,实现水厂生产、调度、维护全环节自动化,探索水厂常规管理无人化,以及运营成本和单位能耗的大幅下降。公司还同步推进智慧污水厂、智慧管网建设探索。此外,公司还依托“水厂+水能+光伏”路径,结合岱山小高亭、登胜水厂“光伏+储能”建设经验,形成水厂、污水厂的零碳工厂、绿色工厂建设规划,实现水质永续、能量自给、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目标。
报告期内,定海水厂智慧水厂研发项目顺利进入交付,其中引入水动力优化模型等前沿技术,成功试行智慧加药系统工艺包,届时将以智能化模式高效运行;同时,多个智慧水厂及关联智能化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引入前沿技术赋能水厂运营,实现了从水源调配到水质净化等各环节的智能管控,极大提升水厂整体效能。
科研创新方面,钱江水利踊跃申报浙江省城市水系统智能调控重点实验室以及福建省工业节水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公司与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强强联手,共建涵盖供水、污水、检验检测等领域的六大技术中心,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动各类科技项目研发。报告期内,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申报“尖兵领雁+X”科技计划探索前沿技术,开展“基于新型光催化材料的水质连续流动力分析设备开发项目”,合作完成的近岸岛屿地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集成技术、智能加氯系统、PEFT净水膜行业应用等项目获得华夏奖等行业荣誉。
创新的背后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升至4301.91万元,同比增长300.51%。公司累计开展52项科研项目,其中多个获评核心或实用新型科技创新项目;知识产权成果丰硕,斩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与软件著作权10项。同时,公司与高校紧密合作申报科技计划,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助力自身在数智化浪潮中稳步发展。
政策护航、行业东风,助力企业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水务行业正步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一方面,国家大力鼓励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水环境改善筑牢根基。另一方面,民众对水务行业重要性的认知逐步加深,共同推动水务行业快速发展。
2025年发布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着重指出,要强化供水安全保障,各地需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规范建设与改造小型供水工程,加强中小型水源保障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水质提升行动。同时,依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治理农村生活污水、落实国家节水行动、鼓励再生水利用,已成为水务行业的核心任务。总体来看,当下政策聚焦于水资源管理保护、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以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等关键方面。
同时,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水价改革持续深化,有望摒弃传统“福利水价”模式,向能够“反映水资源价值、环境成本和生产服务成本”的定价机制转变,这进一步优化水务行业的发展环境。
在此背景下,钱江水利有望伴随行业政策利好迎来发展。公司表示,将坚持“天更蓝、水更清,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全力投身水网、供排水业务拓展,精耕再生水、直饮水等细分领域,向着水务现代化标杆企业全速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