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钢股份:荣登焦点访谈,非凡 “十四五”,实体、数字经济融合典范。
焦点访谈丨我国制造业迈入全要素协同的智能化新阶段
央视新闻 2025年10月17日22:02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
“十四五”期间,我们看到众多“大国重器”上天入地、钻山探海,多空间维度实现了突破,推动了强国建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焦点访谈以来,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雨洗礼,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持续走深走实,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吴晓源是中船集团外高桥船厂内装部的负责人,也是我国第二艘国产豪华大邮轮“爱达·花城号”内装项目的牵头人。眼下,“爱达·花城号”的内装和设备安装调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吴晓源每天都扎在施工现场。吴晓源参与过第一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建造。2024年1月1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开启商业首航,实现了国产豪华大型邮轮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与第一艘邮轮相比,“爱达·花城号”实现了升级迭代,它更大更舒适,舱内设计和布局也更为科学合理,将于2026年年底交付。大型邮轮的建造是对一个国家造船业综合实力的全面考验。有了建造两艘大型邮轮的经验,我国已形成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和复杂巨系统工程管理能力,构建了邮轮业的中国标准体系。大型邮轮建造为船舶修造、母港、零售、金融等相关产业链带来1∶14的推动作用,跨行业、跨地区吸纳了超过500家全球供应商推进邮轮设计、建造。事实上,“十四五”期间,我国造船业的亮眼表现不止于此。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海军装备实力迈向新高度;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我国成功集齐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彰显了强大的制造实力。而造船业的蓬勃发展,正是我国制造业整体崛起的一个缩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尹训飞: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期间,我国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五年来,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了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了33.6万亿元。• 整个“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更加明显,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在规模稳步增长的背后,创新驱动正推动“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创造”转变。创新是第一动力,“十四五”以来,我国创新投入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伴随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先进制造也在加速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202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到34.6%和16.3%。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在制造业发展版图中,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其增加值、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均占全部制造业的80%左右。这些产业大多数是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既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之所在,也是经济增长和群众收入就业的基本依托,还是培育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如何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老厂焕新颜”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而南京钢铁的转型实践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优秀范例。在南京钢铁智能化工厂的智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一笔耐磨钢的订单刚录入系统,30秒内人工智能已经计算出共赢方案:来自澳大利亚、非洲最经济的配矿,加入智慧研发的合金成分,产线自动切换,工人轻点鼠标即可实现智慧炼钢。
创建于1958年的南京钢铁,走过了从传统钢铁制造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制造的转型之路。2021年12月,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近1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六轴与桁架机器人协同作业,AGV小车自如穿梭,数以万计的传感器如“智能神经元”密布产线,实时感知、精准调控。数字化赋能下,全流程数据都在围绕“共赢”精密运算,海外矿山的选矿精度更高了;遍布全球的客户快速提供需求,钢厂精准匹配,加工成本下降20%,生产周期压缩了一半以上。南钢的智能工厂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一个范例。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
五年来,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到459.8万个,5G应用在矿山、港口、工厂等遍地开花,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过了1亿台(套)。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打通了工业生产的信息大动脉。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正在从标杆引领向规模推广转变。目前,我国建成了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取得群体性突破。制造业全面创新升级,产线切换灵活调整、自主调优;设备故障精准预测、远程干预;产品功能按需生成、个性定义,标志着我国制造业迈入全要素协同的智能化新阶段。(以下略)
……
青青岛注:央视《焦点访谈》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较高的权威性,南钢股份在节目中被作为典范展示,会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可能会增加股票的交易活跃度,为股价上涨提供一定的动力。
1、增强市场信心:节目中对南钢股份智能化发展等方面的肯定,会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公司在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从而更愿意持有或买入公司股票,推动股价上涨。
2、利于公司长期发展:被《焦点访谈》报道后,南钢股份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有助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如吸引更多的客户、合作伙伴以及优秀人才等,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支撑股价的长期上涨。
3、吸引长期投资者:公司的良好形象和发展前景可能会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他们更愿意长期持有公司股票,这将有助于稳定公司的股价,减少股价的波动。
4、品牌公信力,在央视《焦点访谈》这一国家级权威节目中获得典范展示,是极高的荣誉。这会极大提升公司在广大投资者和公众心中的形象和信任度,吸引市场关注,提振看多情绪。
5、彰显"智能化"转型成果 节目聚焦"制造业全要素协同的智能化",这与南钢近年来大力推动的"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联合华为发布"元冶·钢铁大模型"、上线AI+5G纯电自动驾驶机车等实践高度契合,验证了其战略方向的正确性和领先性。
6、强化"高端化"产品定位 节目很可能展示其服务于"大国重器"的高端材料,如大型邮轮、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核电等。这能强化其"高附加值、进口替代"的产品形象,与公司财报中先进材料毛利占比近50% 的数据相互印证。
7、吸引长期资金关注 公司稳健的基本面(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63%)加上持续的高分红(股息支付率稳定在50%以上),本就对长期投资者有吸引力。此次国家级媒体的背书,可能进一步吸引注重基本面和长期价值的机构投资者的目光。
$
作者:青青岛青青岛
链接:https://xueqiu.com/6095749114/35720962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