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一口气拿下9个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其中3款为全球或国内首创靶点!这不仅是公司创新管线的又一次集中爆发,更标志着中国药企在全球新药研发赛道上的加速突围。作为国内创新药的“领头羊”,恒瑞这一次的密集获批,背后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创新管线全面开花,三大“first-in-class”引关注
根据公告,此次获批的9个药物中,有HRS-6209胶囊、HRS-2189片、HRS-4642注射液三款产品被明确指出“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这意味着它们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或潜在突破性疗法。
以HRS-6209为例,这是一种新型选择性CDK4抑制剂,拟用于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与现有CDK4/6抑制剂相比,它在机制上提高了对CDK6/cyclinD3通路的选择性,有望改善临床上常见的血液毒性问题。而HRS-2189则是一款靶向KAT6的新型抑制剂,通过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影响癌基因表达,目前全球范围内均无同靶点药物上市。此外,HRS-4642作为一款KRASG12D突变抑制剂(脂质体剂型),瞄准的是“不可成药”靶点中的难点,极具前沿探索价值。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国际化布局稳步推进
从公开数据看,仅HRS-6209和HRS-2189两个项目累计研发投入已分别达到约8037万元和4900万元。这背后是恒瑞近年来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的真实写照——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360亿元,并在全球设立十余个研发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恒瑞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透露,公司全球创新药管线排名已升至全球第二。他明确提出,未来15年目标是在海外市场实现10亿至20亿美元的创新药销售收入,才算真正跻身“世界级”药企行列。当前通过License-out等方式与国际巨头合作,正是迈向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
综合来看,此次9项临床获批并非偶然事件,而是恒瑞长期坚持“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的阶段性成果体现。特别是在多个前沿靶点上取得突破,显示出其自主研发能力正逐步从“跟随式创新”向“源头创新”跃迁。虽然新药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但这类高壁垒项目的持续推进,无疑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注入了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