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再进一步:瑞维鲁胺片获批Ⅲ期临床
恒瑞医药近日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瑞维鲁胺片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正式启动针对前列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这一进展标志着该药物在现有适应症基础上,向更广泛临床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瑞维鲁胺片属于第二代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相较于第一代产品,具备更强的AR抑制能力,且不产生激动作用,理论上可降低肿瘤进展风险。该药已于2022年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高瘤负荷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此次获批Ⅲ期临床,意味着恒瑞计划拓展其在前列腺癌领域的治疗边界,进一步验证其在更大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范围内已有恩扎卢胺、阿帕他胺、达罗他胺等同类第二代AR抑制剂上市。根据EvaluatePharma数据库数据,这些同类产品在2024年的全球销售额合计高达约110.37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恒瑞在此赛道持续推进,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领域深耕的决心。截至目前,瑞维鲁胺片相关研发项目累计投入已达6.93亿元,体现了公司在创新药研发上的长期投入。
创新驱动转型,恒瑞的野心不止于国内
看到恒瑞又一次推进核心产品的临床进展,我并不意外,但依然感到振奋。这家公司早已不是当年依赖仿制药的“老面孔”,而是正在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最具代表性的探路者之一。
从财务表现看,恒瑞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31.88亿元,同比增长14.85%;归母净利润达57.51亿元,增速高达24.50%,利润与现金流同步改善,说明其创新药放量正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目前公司已有23款1类新药在国内获批,形成持续迭代的产品梯队。
更让我关注的是它的国际化战略。在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的表述中,恒瑞对“世界级药企”的定义非常清晰:创新药在海外市场实现每年10–20亿美元收入。虽然当前海外收入仅约250万美元,主要来自对外授权,但这正是从“技术输出”走向“商业落地”的起点。
临床突破背后的长期价值
回到瑞维鲁胺片本身,我认为这次Ⅲ期临床获批不仅是单一产品的进展,更是恒瑞研发体系成熟度的体现。能在已有上市适应症的基础上继续深挖临床价值,说明其临床开发策略更加系统化。
尽管股价短期处于震荡下行趋势,技术面显示空方略占优势,但主力资金近五日净流入达1.53亿元,显示有资金在逢低布局。结合其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药梯队厚度以及国际化推进节奏,我对恒瑞的中长期走势保持乐观。
中国药企要真正走向世界,靠的不是概念,而是像瑞维鲁胺这样一款款走过完整临床路径的原创药。恒瑞正在用时间证明:世界级的目标,始于一个个扎实的临床批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