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再次引爆市场!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HRS-1893以近80亿元的潜在交易额授权美国Braveheart Bio,成为国内首款基于心脏器官芯片数据获批临床的新药。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出海”再下一城,更折本土研发模式的深刻变革。
器官芯片赋能,创新源头突破
此次授权的HRS-1893是一款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肌肌球蛋白选择性抑制剂,其研发过程深度融合了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团队的器官芯片技术。这项前沿技术通过模拟人体心脏微环境进行体外筛选,显著提升了药物筛选的生理相关性和效率,降低了传统动物实验的不确定性。2023年5月,该药凭借器官芯片产生的关键数据成功获批临床,开创了国内先河。这不仅是恒瑞在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布局,更是中国原创技术驱动新药研发的典范,意味着我国正从“跟随式创新”向“源头创新”迈进。
“借船出海”战略深化,BD价值持续释放
恒瑞医药董事、执行副总裁张连山明确指出,创新成果必须走向国际市场才能实现最大价值。当前公司采取“借船出海”为主的战略,即通过License-out(授权出海)与跨国药企合作,实现风险共担与收益前置。今年以来,恒瑞已与GSK达成高达120亿美元的合作,并将GLP-1/GIP双激动剂HRS9531海外权益授予Kailera Therapeutics,首付款加里程碑可达60亿美元。叠加本次近80亿的交易,恒瑞的国际化BD版图加速成型。这种策略既利用了海外合作伙伴的商业化能力,又为自身研发提供了稳定现金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前三季度恒瑞实现净利润57.51亿元,同比增长24.5%,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大增98.7%,财报中特别提及“海外授权首付款收到的现金增加”。这表明,BD收入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资本市场也给予积极反馈,近期A股股价强势上涨,总市值突破4000亿元。
从“管线输出”到“全球合作者”的跃迁
放眼整个行业,中国创新药正经历从“仿制”到“创制”,再到“全球协同”的历史性转折。据IQVIA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总额已接近660亿美元,远超去年全年。恒瑞的实践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它不再满足于单一产品授权,而是构建覆盖肿瘤、代谢、自免等多领域的平台化BD能力。未来,随着更多产品进入海外临床,恒瑞有望从“借船”逐步迈向“造船出海”,真正实现全球化运营。这条路虽长,但方向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