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30 09:07:49 股吧网页版
10.45亿美元!医药龙头大动作
来源:上海证券报


K图 600276_0

K图 IDYA_0]

  12月29日晚间,恒瑞医药公告称,公司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注射用SHR-4849(简称“SHR-4849”)项目,有偿许可给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IDEAYA Biosciences 公司(简称“IDEAYA Biosciences”)。

  据悉,上述交易的潜在付款总额达10.45亿美元,并且恒瑞医药将收取部分销售提成。该交易有望助力恒瑞医药打造业绩增长第二引擎,并加速融入全球药物创新网络。

  截至12月27日收盘,恒瑞医药股价报46.1元/股,总市值为2941亿元。

海外BD业务再获进展

  恒瑞医药与IDEAYA Biosciences签订的协议显示,后者将获得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SHR-4849项目的独家权利。

  SHR-4849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且具有知识产权的靶向DLL3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有效载荷是拓扑异构酶抑制剂(TOPOi),在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目前,全球范围内暂无DLL3 ADC产品获批上市,同类产品在国内外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SHR-4849正在中国进行针对晚期实体瘤的临床1期试验(NCT06443489),处于剂量爬坡阶段,并在多个剂量组观察到临床应答。

  恒瑞医药公告称,上述合作有助于拓宽SHR-4849的海外市场,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创新品牌和海外业绩。

  根据上述协议条款,恒瑞医药将获得的海外收入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IDEAYA Biosciences将向恒瑞医药支付7500万美元的首付款,研发里程碑款、销售里程碑款分别累计不超过2亿美元、7.7亿美元,潜在付款总额达10.45亿美元。

  二是恒瑞医药将收取SHR-4849实际年净销售额一到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提成。

  图片来源:恒瑞医药公告

打造业绩增长第二引擎

  恒瑞医药公告称,公司在内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研发成果快速转化,并借助国际领先的合作伙伴覆盖海外市场。

  IDEAYA Biosciences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产品处于临床阶段的肿瘤精准医疗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南旧金山,系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IDYA。

  截至2024年9月30日,IDEAYA Biosciences的资产合计达12.39亿美元,股东权益合计为11.8亿美元。2023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0.23亿美元,净亏损为1.13亿美元。

  恒瑞医药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创新药出海取得成效,成为业绩增长的第二引擎。

  2024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实现归母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32.98%,主要是将Merck Healthcare支付的1.6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确认为收入。

  图片来源:恒瑞医药2024年三季报

  恒瑞医药作为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正坚定实施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已在全球设立了14个研发中心,全球研发团队人数达5000余人,并实现了12项创新药海外授权。

  比如,恒瑞医药在5月份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许可给美国Kailera公司。公司通过该笔交易获得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累计达60亿美元,并取得美国Kailera公司19.9%的股权。

中国生物医药资产获国际市场认可

  恒瑞医药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探索与全球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加速融入全球药物创新网络。

  恒瑞医药在2024年半年报中介绍,公司以全球化视野积极探索与跨国制药企业、创新型初创公司、创新投资基金、区域性领先药企等多种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寻求与全球领先医药企业的合作机会,实现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新药研发的高风险、高投入特征愈发显著。公开资料显示,20世纪末全球药企研发投资回报率约为25%,到2023年已经降至6%。

  在此背景下,大型跨国药企越来越依靠外部引进以维系增长。而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新药研发中心,新药研发管线在全球占比超过25%。

  “从全球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角度来看,BD交易所得资金自2022年起已经与通过一、二级市场投资获得的资金规模相当,成为药企重要的资金来源。”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合伙人、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总裁郭秋杉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License-out(对外授权)总金额超过了License-in(授权引进),2024年License-out的首付款金额超过一级市场融资总额。

  “中国药企自主开发的产品,拥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实力。”郭秋杉表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筹资来源的变化,为当下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指明新路,并从侧面证明了中国的优质资产开始受到国际市场认可。

  作者:王墨璞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