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0月31日电 (谷青竹) 10月30日,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正药业”)与浙江圣兆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兆药物”)在浙江台州举行合作签约暨品牌揭幕仪式,正式宣布共同投资23亿元设立一家专注于复杂注射剂领域的合资公司。
此前的28日,海正药业刚披露其亮眼的三季报,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6.7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6.13%,且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与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均创上市以来最佳。双方的合作,意味着海正药业加速向复杂注射剂这一差异化创新高端赛道迈进,为支撑长期竞争力、打开国际新增量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海正药业&圣兆药物合作签约仪式(受访者供图)
11款产品,绘制出2030发展蓝图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海正药业将按18.16元/股的价格认购圣兆药物1101万3215股股份,认购总金额为2亿元;双方共同投资的合资公司总规模达23亿元。
在治理结构上,合资公司股东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设5名董事,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其中,圣兆药物将委派3名董事并由其委派人员担任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海正药业委派2名董事并由其委派人员担任副董事长。
合资公司的核心产品布局围绕11款复杂注射剂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展开,涵盖9款仿制药与2款改良型新药,精准覆盖技术高壁垒、临床高需求的治疗领域。其中,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包含利培酮微球、帕利哌酮等产品,激素调节领域覆盖亮丙瑞林、曲普瑞林、奥曲肽、兰瑞肽等产品,同时还涉及镇痛、抗癌等治疗领域的相关管线。双方约定,海正药业获得圣兆药物所有产品的优先合作权。
据悉,合资公司年内将在台州市椒江区完成注册,2026年正式动工建厂,2027年进入工艺验证与生产环节,最终力争在2030年推动第一款产品获批,实现从建设到商业化的关键突破。
1+1>2:强强联合实现价值共创
海正药业董事长、总裁肖卫红告诉新华财经,海正药业与圣兆药物的合作基础早已夯实——自2020年起,双方便在产品委托生产、市场销售与国际化拓展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那么,为何选择当下进入设立合资公司的关键节点?
核心原因在于圣兆药物正进入研发成果的“收获期”。作为聚焦复杂注射剂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圣兆药物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建立起覆盖微球、微晶、脂质体、多囊脂质体、纳米粒和缓释植入剂等剂型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平台。圣兆药物董事、常务副总裁张洪瑶透露,目前公司已有2款产品获批、8款产品完成研发、6款产品在审批中,且完成研发的产品明年有望继续获批。
“圣兆药物是一家研发驱动型企业,侧重从研发到制造的‘从0到1’突破,但若要实现‘从1到10’甚至‘从1到100’的规模化落地,即便我们有独创的线性放大、连续化生产技术来支撑复杂注射剂大规模制造,短时间内也难以独立实现。”圣兆药物董事长陈赟华坦言。而若以圣兆药物的研发成果结合海正药业在医药制剂领域的商业化体系,技术优势便能得到乘数级放大——不仅能快速扩充复杂制剂领域的产品组合,还可通过大批量生产摊低成本,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事实上,海正药业在医药制剂领域的实力,正是支撑双方合作的关键基础。医药制剂是海正药业的核心业务,也是其商业化体系、能力最成熟的业务板块之一,且具备成熟的国际出口平台。半年报显示,海正药业制剂销售业务稳步增长,多个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快速提升,直接拉动制剂板块整体营收规模增长,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最大“功臣”;而这一业绩背后,是海正药业1700人规模的医药制剂自营团队 ——该团队深入覆盖核心市场等级医院,形成国内领先的专业化学术推广平台,为产品落地提供扎实的商业化支撑。在国际化层面,海正药业以海正美国为国际制剂出口平台,既承接自身产品出口,也代理其他公司制剂出口,其代理的首个引进产品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市场市占率已达21%,验证了其全球渠道与本地化运营能力。
“此次战略合作升级,海正作为重要战略投资者深度参与,为圣兆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从研发转化到全球市场化的全流程支撑,形成‘技术引领+产业赋能’的黄金组合。”肖卫红表示,这既是对双方过往合作的深化延续,更是彼此实现战略目标、共同做大复杂注射剂产业蛋糕的双赢之举,真正实现“1+1>2”的价值共创。
千亿美元市场:仿制药“抢滩”,改良药“登峰”
随着全球健康需求升级,“高精尖”医药品类成为产业突破核心方向,而复杂注射剂作为高端制药技术的重要分支,凭借精准给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的独特临床优势,以及高技术壁垒与高市场潜力,正成为推动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
从市场前景来看,复杂注射剂领域处于高速增长期,为海正与圣兆的合资公司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全球复杂注射剂市场预计在2030年后稳步迈向千亿美元规模,中国市场增长势头尤为强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40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3.0%;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77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提升至13.8%。
然而,市场高速增长的背后,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显著分化。陈赟华表示,国内已有十多家企业可生产复杂制剂,但多为低水平、小批量制造,“在中低端赛段竞争已呈红海态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全球范围内真正具备规模化工业化生产能力的跨国公司不足5家,复杂制剂高端市场需求并未得到满足,存在大量产能空白。
正因如此,合资公司的成立显然极具针对性:通过圣兆药物这一深耕技术的“创新引领者”与海正这一具备产业赋能能力的“生态伙伴”进行优势互补,一方面聚焦复杂制剂大规模制造技术突破,从生产端大幅压缩单位成本,打破小批量高成本的行业痛点;另一方面,借助海正药业的国际化平台优势,依托其在国际注册、海外渠道布局上的积累,推动产品同步申报美欧医药市场,在全球复杂制剂市场的高端领域抢占先机。
具体来看,合资公司的战略将分两步推进:第一步,以仿制为切入点,优先将亮丙瑞林微球、奥曲肽微球、利培酮微球、帕利哌酮、曲普瑞林微球等具备技术确定性的成熟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抢占100亿美元的海外市场份额,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步,在仿制产品站稳脚跟后,逐步推进改良型药品研发,不断攀登创新高峰。
对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药物制剂研究中心主任李亚平评价:“考虑到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失败风险高,高端改良药则同样具备优越的创新价值,且相对成本低、周期短、风险小,是当下中国医药企业务实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