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通真正起飞之日就是摩尔线程上市之时,是怎么回事
万通真正起飞之日就是摩尔线程上市之时,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芯片行业的一个“民间传说”或“市场梗”,它反映了公众对两家密切相关的重要企业——摩尔线程(Moore Threads) 和 万通发展(WanTong Development)——之间关系的猜测和期待。
核心逻辑链
万通发展早期投资了摩尔线程,持有其相当比例的股份。因此,一旦摩尔线程这家被视为“中国英伟达”的明星GPU公司成功上市,其估值将爆炸式增长,万通发展所持有的这部分股权价值将随之暴增,从而极大地推高万通自身的股价和市值。
1. 主角介绍
摩尔线程(Moore Threads):
成立于2020年,是中国GPU(图形处理器)领域的明星初创公司,创始人是从英伟达(NVIDIA)回来的资深高管。
业务方向是研发全功能GPU(包括图形渲染和AI计算),对标英伟达和AMD,被视为“中国GPU的希望”之一。
作为一家未上市的、技术门槛极高的硬科技公司,其上市进程备受市场关注。一旦上市,很可能获得极高的市场估值。
万通发展(SH: 600246):
一家传统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
近年来,其房地产业务面临挑战,公司一直在寻求转型。其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投资高科技领域,而摩尔线程就是其最重磅的投资标的。
2. “万通起飞”和“摩尔线程上市”之间的具体联系
股权投资关系: 万通发展通过其参与投资的私募基金,间接持有摩尔线程的股权。虽然具体比例未经详细披露,但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一笔相当规模的投资,是万通发展资产组合中潜在价值最高、最具想象空间的“王牌资产”。
财务影响(核心):
根据会计准则,万通发展会将所持有的摩尔线程股权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或“金融资产”科目。
在摩尔线程上市前,这部分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只是最初的投资成本。
一旦摩尔线程成功上市,其股权就有了公开的市场价格和市值。万通发展所持的股份价值将按公允价值重新计算,并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中。
假设万通投了10亿,摩尔线程上市后其持股价值可能飙升至100亿甚至更高。这笔巨大的“隐形资产”变现(或即使不变现,仅以公允价值计算)将极大地美化万通发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导致其净资产大幅增加,可能还会带来巨大的投资收益(即便只是账面上的)。
市场预期与炒作:
A股市场非常热衷于炒作“持有独角兽股权”的概念。
万通发展的主业是地产,缺乏增长故事,股价长期低迷。而摩尔线程则代表着最前沿的科技和无限的可能性。
因此,投资者买入万通发展的股票,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在投资一家地产公司,而是在“押注”摩尔线程的成功上市。他们预期摩尔线程上市之日,就是万通发展这笔投资价值“兑现”之时,从而推动万通股价“一飞冲天”。
3. 现实中的复杂性与风险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摩尔线程自身的挑战: GPU行业技术壁垒极高,生态建设困难,面临国际巨头(英伟达、AMD)的绝对垄断和激烈的国内竞争(如壁仞科技等)。摩尔线程能否成功研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盈利,是其价值的关键。近期,摩尔线程也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这为其发展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上市进程的不确定性: 科创板等国内上市渠道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技术自主性等有严格要求。摩尔线程何时能达标、能否成功上市,存在很大变数。
持股比例和变现路径: 万通发展是间接持股,且具体比例不详。即使上市,通常也有漫长的股票锁定期,无法立即变现。所谓的“价值暴增”在短期内可能更多是账面浮盈。
结论
“万通真正起飞之日就是摩尔线程上市之时”这个说法,形象地概括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万通发展转型的一种期待和叙事逻辑。它有其内在的财务逻辑支撑(股权投资价值重估),但本质上是一个基于未来预期的、高风险的主题性投资故事。
这个故事的成立,高度依赖于两个前提:
摩尔线程必须获得技术/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并顺利上市。
万通发展持有的股权比例足够大,且能成功兑现价值,相当于原始股般的重量。
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更像是一个需要谨慎看待的“概念炒作”,而不是一个稳操胜券的投资逻辑。但是万通科技已经从房地产走出来了,成功收购数度科技和未来的摩尔线程都是高瞻远瞩的灯塔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