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9月数据出炉,收入与单票价格齐升
圆通速递于2025年10月18日发布公告,披露了公司2025年9月的快递业务经营数据。数据显示,公司当月实现快递产品收入57.99亿元,同比增长14.89%;完成业务量26.27亿票,同比上涨13.64%;单票收入为2.21元,同比增长1.09%。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公司在业务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单价也实现了正增长,反映出其在成本控制、服务质量或客户结构优化方面可能取得了一定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该数据未经审计,仅为阶段性经营情况的披露。公告发布后,市场对圆通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但结合近期资本动向来看,投资者情绪仍显谨慎。
阿里减持阴影下的增长信号
我一直在关注圆通的发展轨迹,这次9月的数据其实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在行业普遍面临价格战压力的背景下,圆通不仅保持了业务量的双位数增长,还实现了单票收入的提升。这说明公司的定价能力或运营效率正在改善,或许是其持续推进数字化管理、网点精细化运营的结果。
但我也不能忽视背后的隐忧。就在不久前,阿里系宣布计划年内第二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圆通不超过2%的股份,这已是继2025年4月至6月减持后的又一次退出动作。更广泛地看,阿里正在逐步减持韵达、探讨中通股权处置,并聚焦于申通作为菜鸟体系的核心物流支撑。这意味着,圆通与阿里的资本纽带正在弱化,而过去“通达系”依赖电商平台输血的时代正在远去。
市场用脚投票,短期承压但中期未定
从资金面来看,截至2025年10月17日,圆通主力资金净流入为-6590万元,五日累计净流出超4800万元,行业整体也呈现资金流出态势。技术面上,股价已跌破布林线下轨,RSI指标显示超卖,BIAS负乖离率较大,说明短期情绪偏弱,存在技术性反弹可能。
我认为,当前市场对圆通的担忧更多来自外部资本撤离带来的信心冲击,而非基本面恶化。事实上,单票收入回升是行业良性发展的体现。如果公司能在阿里逐步退出的过程中,独立构建起面向多平台的服务能力和盈利模式,反而有望走出一条更具自主性的路径。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短期支撑位在16.45元,今日收盘价16.50元已逼近关键防线。我倾向于认为,当前股价已部分反映悲观预期,若后续能稳住阵地并延续单票收入改善趋势,或将迎来修复机会。只是这条路,终究要靠自己走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