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药刚刚干了一件大事:2025年11月26日,公司正式向875名激励对象授予了1,028.4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仅为7.30元/股。这次激励计划覆盖了公司董事、高管以及核心骨干员工,其中仅核心骨干就达864人,占总授予数量的84.7%。而包括总裁王红卫在内的多位高管也获得12万至25万股不等的股份。这个动作看似常规,但我认为它释放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信号——浙江医药正在通过真金白银绑定核心人才,为未来两年的业绩突破蓄力。
从公告来看,此次激励计划设置了明确的考核目标,解除限售期分为两期,分别在授予后12个月和24个月,每期解禁50%。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直接挂钩具体业务板块,尤其是药品化学制剂、生物制剂、生命营养品等核心条线。比如化学制剂板块要求在2026年前实现至少3项仿制药获批或6项受理,XC2309注射液要在2026年10月底前推进到特定阶段。这些指标不是空泛的营收增长,而是聚焦产品落地节奏,说明管理层想推动的是“可兑现”的创新进展,而非纸上蓝图。
我之所以看好这次股权激励的设计,是因为它的导向非常清晰:不是为了稳股价,而是为了推执行。尤其是在当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微降(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5.87%)但净利润逆势增长近10%的背景下,浙江医药显然在做结构性优化——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押注研发转化效率。这种情况下把激励重心放在一线骨干身上,恰恰反映出公司对“执行力”和“技术落地能力”的极度重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股票来源为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的股份,这说明管理层并未稀释原有股东权益来搞激励,方式相对克制且有成本意识。当前股价14.03元,距离7.30元的授予价有一定安全垫,也降低了激励失效的风险。再加上MACD出现金叉、技术面趋稳,虽然主力资金近期略有流出,但我认为这一轮股权激励可能成为扭转市场情绪的催化剂。
说到底,一家药企能不能走远,不光看管线多亮眼,更要看团队是否稳定、执行是否到位。浙江医药这一手,既稳住了核心队伍,又明确了攻坚方向,算是把“人”和“事”一起理清了。短期或许不会立刻引爆业绩,但从三年有效期的设计来看,这是一步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棋。对我来说,这样的公司,值得放进观察名单里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