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的创新药斯鲁利单抗在胃癌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望改写早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格局。2025年10月,该药联合化疗新辅助/单药辅助治疗胃癌的III期研究(ASTRUM-006)成功达到主要终点——无事件生存期(EFS),支持其提前申报上市。这不仅是复星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又一里程碑,更可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围术期免疫单药取代术后辅助化疗”的胃癌治疗方案。
从红海突围:斯鲁利单抗的差异化优势
PD-1抑制剂赛道早已竞争激烈,但斯鲁利单抗凭借独特的分子机制和精准的临床布局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径。它不仅是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抗PD-1单抗,其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中位总生存期(OS)达17.2个月,客观缓解率(ORR)高达69.0%,成果已登上《JAMA》,并在欧盟等30多个国家获批,成为该领域的全球标准疗法之一。
此次在胃癌围术期治疗中的成功,进一步凸显了其临床价值。目前,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依从性差、耐受性低是普遍痛点。而斯鲁利单抗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术前新辅助联合化疗、术后单药辅助的模式,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为早期患者提供了“免化疗”的治愈新希望。相比之下,K药(帕博利珠单抗)在同类适应症的III期研究中未能达到主要终点,反衬出斯鲁利单抗的突破性意义。
创新驱动下的战略布局与市场潜力
这一进展背后,是复星医药“4IN”战略中创新(Innovation)与整合(Integration)双轮驱动的体现。2025年上半年,公司创新药品收入已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除斯鲁利单抗外,其管线中HLX22(HER2双抗)、HLX43(PD-L1 ADC)等潜力品种也展现出强劲势头。尤其是在进博会期间,复星医药集中展示了Marie立式粒子治疗系统、磁波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产化成果及AI医疗解决方案,彰显了其从药物到器械、从治疗到诊断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司在持续推进资产剥离以优化结构,回笼资金超130亿元,但这些“瘦身”举措并未削弱研发投入,反而为创新业务提供了更坚实的支撑。随着斯鲁利单抗胃癌适应症有望提前上市,复星医药在实体瘤领域的商业化版图将进一步扩大,也为后续CAR-T产品布瑞基奥仑赛的上市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