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3 11:06:24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湖北
国中水务年报出来后,ST风险暂时解除,但一季报营收才5193万元业绩亏损,若25

国中水务年报出来后,ST风险暂时解除,但一季报营收才5193万元业绩亏损,若25年报营收低于3亿元,业绩亏损还是有ST风险,另外曾拟收购的汇源也是官司缠身业绩下降,$ST新动力(SZ300152)$ $ST立方(SZ300344)$ $ST纳川(SZ300198)$  后市会怎样?

2025-05-03 11:11:17  作者更新以下内容

要进退有度,高低切换,不追没有业绩支撑的妖,紧跟政策走。分批介入潜伏具有投资价值,调整充分,蓄势待发的成长绩优股,质势双优股。坚持合理分配仓位,永不满仓

个人觉得市盈12多,市值54亿元左右的利民股份蚂蚁上树攀升之后调整是启动真正的主升浪之前挖黄金坑洗盘,又是很好的买点

要坚持管理层倡导价值投资才有价值潜力。利民股份热点众多,合成生物,固态电池,锂电池,食品安全,消毒剂,主营业绩大增1373%,市盈仅13左右非常优秀,市值才54亿元左右,现金分红2.5元/10股,股价才13元左右,典型的质势双优的小盘股,二家社保,一家私募新进前十大股东,大资金的最爱,另外董秘回复主营产品满产满销,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暂止询价,每股净资产,未分配利润利润,公积金高都非常高,负债率低,目前周线十三连阳,月线四连阳,日,周,月线都多头排列向上扩散,攻击突破型态,蚂蚁上树走独立行情,长牛大牛蓄势待发大趋势,随时都可能启动加速上涨真正的主升浪,还是中长线介入潜伏的良机,投资价值巨大。珍惜筹码并且加仓,耐心的持有,必有厚报,后市验证,

请问公司产品二季度是否还在存在供不应求,排单交货的情况?生产能不能跟得上?涨价是否还在继续?

利民股份答尊敬的投资者:公司主导产品代森锰锌由于海外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公司满负荷生产,对新询单暂停报价;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等产品满产满销,供不应求。后续价格走势请关注公司公告

问能否介绍公司当前的主营产品?当前公司是否具有百菌素产能?

利民股份答尊敬的投资者: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代森锰锌、霜脲氰、三乙膦酸铝、嘧霉胺和威百亩产能;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阿维菌素、甲维盐、除虫脲、噻虫胺等杀虫剂产品工业化开发的企业之一,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国际前列;草铵膦、硝磺草酮、环磺酮等除草剂产品布局也已初具规模。参股公司新河公司具有3万吨百菌清的生产能力和装置,具有全球最大的百菌清产能。谢谢关注!

重点是:利民股份具有全球最大的百菌清产能。(全球最大)真正的行业龙头

2025-05-03 11:25:59  作者更新以下内容

AI 农药有多 "绿色"?废水减 60%、蜜蜂损伤降 70%——利民股份年报藏着 AI"技术主线"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楼的实验室里,博士生陈雨桐盯着电脑屏幕上快速闪烁的分子模型出神。她面前的 "神农 AI 一体机" 正在以每秒 800 次的速度筛选化合物,而就在三年前,同样的工作需要整个课题组手动配比三个月。"现在连仪器都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使劲了。" 导师杨光富教授的玩笑话,道出了农药研发领域正在发生的剧变 —— 当 AI 算力与农业情怀相遇,一场改写行业规则的革命已悄然拉开序幕

一、当 "试错经济" 撞上数据智能:研发模式的颠覆性重构

在利民股份南京研发中心的展厅里,并排陈列着两代农药研发设备:左侧是 2010 年的老式合成仪,金属外壳上还留着多次高温灼烧的痕迹;右侧的 AI 工作站安静得像台家用电脑,却藏着能处理千万级数据的 "最强大脑"。"过去我们就像在黑屋子里找钥匙," 研发总监王建国指着墙上的时间轴,"2015 年之前,一款新农药从立项到上市平均需要 11.3 年,烧掉 3.1 亿美元,成功率不到万分之一

转机出现在 2018 年。当公司决定将 200 万份病虫害样本、50 年气象数据导入自主开发的 "农智 1 号" 数据库,AI 模型给出的第一个惊喜是:原本需要合成 15.9 万个化合物才能找到有效成分,现在通过虚拟筛选,这个数字锐减到 3000 个。"就像给研发装了导航系统," 王建国翻开对比报表,"华中师大的 AI 一体机把周期压缩到 2 年,成本直接砍半,连拜耳的德国同事都来问我们怎么做到算力成本比他们低 50%

最让基层农技员振奋的是田间试验的变化。山东寿光的番茄种植户李大姐记得,当年连续暴雨让疫病爆发,传统农药打下去就被冲走,眼看就要绝收。"后来利民的技术人员带着无人机来,说 AI 算好了雨停后 2 小时的最佳施药期,用的新配方还是专门防雨水冲刷的。" 她的番茄田不仅保住了,农药用量还比往年少了 30%

二、精准制导环保与效率的双重跃升

在江苏常州的利民生产基地,总工程师张海涛最喜欢带访客参观的中控室的大屏幕。2025 年升级的 AI 控制系统让反应釜的温度波动控制在 0.1℃,"别小看这个数字," 他指着实时跳动的环保数据,"以前每生产 1 吨农药产生 5 吨废水,现在通过 AI 优化合成路径,废水直接降到 2 吨,连欧盟最严苛的 REACH 认证都一次通过

2025-05-03 11:30:03  作者更新以下内容

这种改变源自 AI 对 "精准" 的重新定义。中国农业大学段红霞教授团队的实验室里,装着全球首个针对草地贪夜蛾的 AI 模型。 AI 能精准定位害虫特有的钠离子通道,开发的肉桂基噻唑烷酮类化合物,杀虫活性最高达 93.1%,但对蜜蜂的损伤比传统药剂低 70%。" 这样的 "靶向武器" 在 2024 年非洲蝗灾防治中初显身手,肯尼亚农户发现,用量减少 40% 的情况下,蝗虫死亡率反而提升了 20%。

更深远的影响在环境层面显现。利民股份的环境模拟实验室里,博士生刘畅正在调试 AI 模型:"我们现在能预测农药在土壤里 10 年的降解路径,甚至算出对地下水的残留量。"2025 年推出的纳米铜制剂就是典型案例 ——AI 在淘汰 127 个高残留方案后,选出的最优解让药效延长了 50%,但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降低了 60%。"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刘畅指着生态毒性检测报告,"对斑马鱼的毒性比标准限值低 25 倍,真正做到了 ' 打虫不伤鱼 '。"

三、当算力变成生产力:重构全球农药产业的中国机会

在世界植保大会的展台前,利民股份的 AIoT智慧农业系统成了 "网红"。巴西大豆种植户卡洛斯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惊叹:"你们的无人机居然能根据每株作物的病虫害程度调整喷洒量,我们那边至少浪费 30% 的农药。" 这套系统背后,是 AI 对 300 多项田间数据的实时分析 —— 土壤湿度、叶片光谱、甚至风向风速,都在指导无人机画出最精准的航线。2025 年,这套系统在全球服务面积突破 1.2 亿亩,让农药利用率从 45% 飙升到 82%。

国际市场的反馈更让中国企业挺直了腰杆。在欧盟农药管理局的认证大厅,首席评估员汉斯米勒指着利民股份的申报材料:"过去中国农药认证通过率不到 30%,但你们的 AI 设计产品,居然在 58 种高毒农药禁售的情况下,通过率达到 75%。" 数据不会说谎:2025 年全球绿色农药市场 250 亿美元的蛋糕中,中国企业的份额从 16% 跃升到 25%,代森锰锌、阿维菌素等核心产品的全球市占率超过 30%,彻底扭转了 "中国农药靠低价竞争" 的旧印象

2025-05-03 11:35:16  作者更新以下内容

这种突破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当《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明确将 AI 农药研发纳入专项补贴,利民股份的研发投入占比从 5% 提升到 15%,常州基地的智能工厂获得 3000 万元专项扶持。"这不是简单的资金支持," 总经理李新生翻开政策文件,"更重要的是倒逼我们建立产学研共同体 —— 现在我们和华为、中化国际共建的 ' 农智 1 号 ' 数据库,已经收录 73% 的国产化合物数据,再也不用看国外数据库的脸色。"

四、当农业插上 AI 的翅膀

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会发现这场变革早已超越技术本身。在河北邯郸的智慧农场,95 后农场主王硕每天清晨打开手机查看 AI 生成的植保方案:"以前靠经验打药,现在靠数据种地。" 他田头的气象站、土壤墒情仪、虫情监测器,每天产生 2000 条数据,全部汇入利民的 AI 平台,生成专属的农药配比和施用时间。"上周平台提醒我玉米螟即将爆发,提前 3 天用了 AI 定制的生物农药,虫口减退率达到 92%,比老方法早了整整一个防治周期。"

更令人振奋的是人才结构的变化。华中师范大学新开的 "AI 农药设计" 选修课上,化学专业的学生们正在学习用 Python 编写分子对接算法。"我们培养的不再是只会摇试管的研究员," 杨光富教授看着教室里的年轻面孔,"而是能看懂数据流、会和算法对话的新农科人才。" 这种转变在利民的研发团队尤为明显 ——30% 的研究员拥有计算机或数据科学背景,他们正在开发的量子计算辅助模型,预计能将分子模拟精度再提升 10 倍。

当暮色降临南京研发中心,AI 工作站的屏幕依然闪烁着幽蓝的光。陈雨桐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此刻筛选的新化合物,可能在两年后出现在新疆棉田、巴西雨林甚至非洲草原,成为守护全球粮食安全的科技哨兵。这就是 AI 驱动的绿色农药创制:它不是冰冷的代码与数据,而是无数科研人员、企业生产者、田间农户共同编织的科技梦想 —— 让每一滴农药都带着精准的智慧,让每一片土地都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2025-05-03 11:37:40  作者更新以下内容

五、利民2024年报详细解读

(一)营收与利润:涨价驱动增长,非经常性损益改善

数据来源:妙想大模型

营收同比增长 8.11% 至 8.93 亿元,主要得益于阿维菌素、甲维盐、百菌清三大核心产品价格暴涨。其中,阿维菌素均价同比上涨 33.09% 至 47.84 万元 / 吨,甲维盐均价上涨 30.67% 至 66.17 万元 / 吨,百菌清均价更是飙升 52.78% 至 2.75 万元 / 吨。

毛利率同比提升 9.98 个百分点至 24.52%,显示产品溢价能力显著增强。公司持有新河化工 34% 股权,拥有百菌清权益产能 1.02 万吨,直接受益于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弹性。

行业景气度:三大产品逆势涨价,供需格局持续优化

利民股份的业绩爆发,本质上是农药行业结构性行情的缩影:

阿维菌素 / 甲维盐:2024 年价格从历史低位反弹,阿维菌素精粉从 35 万元 / 吨涨至 50 万元 / 吨,甲维盐从 49 万元 / 吨涨至 70 万元 / 吨。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产能出清:行业产能集中于利民、泰益欣等少数企业,2024 年多家中小产能关停,开工率不足 40%。

需求回升:南美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叠加氯虫苯甲酰胺抗性问题,阿维 / 甲维复配需求激增。

百菌清:价格从 1.65 万元 / 吨涨至 2.75 万元 / 吨,涨幅 66.67%。主要因:

环保限产:山东、河北等地环保政策趋严,导致供应收缩。

出口旺季:南美柑橘种植季来临,拉动出口订单增长。

行业格局:阿维菌素 / 甲维盐 CR3 超 70%,百菌清 CR5 超 60%,头部企业掌握定价权。未来随着环保政策加码和产能置换难度加大,价格中枢有望维持高位。

(四)风险与展望:高负债与现金流压力待解

长期机会,产能释放:公司阿维菌素 500 吨、甲维盐 800 吨产能已满负荷运行,未来技改项目或进一步提升效率。

研发投入:2024 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4.22%,多个新产品进入中试阶段,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