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突发!珠免集团一纸公告震动市场:拟以55.18亿元的价格,向珠海投捷控股转让旗下格力房产100%股权。这笔交易不仅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更标志着这家背靠华发集团的上市公司,在“去地产化”的道路上迈出决定性一步。
根据多份公告披露,本次交易价格为55.18亿元(即551,753.65万元),与标的资产账面价值相比略有减值。买方投捷控股将以现金支付全部对价,并由华发集团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虽然交易后珠免集团营收规模将明显下降——2024年营业收入预计从52.77亿元降至29.22亿元,但盈利状况将迎来根本性扭转:2024年归母净利润由亏损15.15亿元收窄至亏损约9240万元;而2025年前七个月则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提升至近5000万元,每股收益也由负转正。
这并非一次突袭式调整,而是战略转型的延续。自2025年被华发集团纳入体系以来,珠免集团便承诺“五年内完成存量房地产有序退出”。此前通过资产置换已剥离部分外地房地产业务,此次出售格力房产,意味着其彻底告别重资产业务模式,转向“免税+商管+商贸”的轻资产消费平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免税业务收入占比已达61.4%,地产贡献仅24.43%,主业重心早已转移。
这笔买卖,我看得很清楚
说实话,看到这个方案时我并不意外,但我佩服它的执行力。很多人还在纠结“卖房求生”是不是没落,可珠免集团的做法恰恰说明:真正的转型不是挣扎,而是主动切割。它没有等地产拖垮现金流才行动,而是在政策窗口期果断甩掉包袱,把资源集中在更具增长潜力的口岸免税赛道上。
粤港澳大湾区的客流红利摆在那儿——拱北口岸年客流量破亿,入境游客需求旺盛,手机、无人机、药品等新免税品类正契合消费升级趋势。这个时候聚焦运营效率和场景深耕,比死守一块持续亏损的地产业务明智得多。
而且别忘了,这次是纯现金交易,不涉及股份发行,不影响现有股东结构。再加上华发集团亲自担保回款,极大降低了履约风险。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公司还承诺强化分红机制,算是给出了稳定预期。
我认为,珠免集团这一役,或将成国企改革中“由重转轻”的典型样本。它提醒我们:在新质生产力主导的时代,企业的价值不再取决于拥有多少资产,而在于能否精准聚焦核心能力。剥离不是退缩,是为更高效率的进击腾出空间。